淮南师范学院:寻旅淮河文化 蚌埠学院:青春向党 支教有我 池州学院:实地探访潜山弹腔
09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3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淮南师范学院:寻旅淮河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3-08-11 11:36:37

团队名称  “青春淮河行”实践团队

实践类别  调查研究

  为深入了解淮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传承弘扬淮河文化,7月上旬,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组建“青春淮河行”实践团队,以淮河文化为主题,以淮南地区为中心,把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掘和提炼好、宣传和运用好作为行动目标,开展了2023年暑期沿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青春淮河行”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寿县小甸镇安徽省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和淮南市田家庵区安城镇廖家湾村廖家湾革命纪念馆。来到安徽省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实践团队参观了馆内珍贵照片、展品、雕塑以及历史资料,寻访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英雄事迹,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安丰塘最早是由楚国的孙叔敖带人建造的……”家住寿县安丰塘附近的村民徐山传老人向实践团队成员介绍着安丰塘的前世今生。
  成员们走在安丰塘畔,感受千年芍陂的历史底蕴,走进孙叔敖纪念馆,了解安丰塘由战国楚庄王时期修建至今的兴废历程。成员们无不赞叹前人的治水智慧和面临“无雨则旱,有雨则涝”的持续斗争精神。
  运剪如风,指尖生“花”。在廖家湾村,实践团队走访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淮南市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周琴创办的周琴剪纸艺术工作室。
  “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青藤,古老而长青”。在剪纸作品展前,周琴向成员们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她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带一路”等剪纸作品。在剪纸体验环节,周琴详细讲解了折纸、简单图案设计以及剪、抠等方法和技巧,成员们按照讲解和操作流程,不一会儿便剪出了精美的窗花和扇面,让成员们领略到了传统剪纸工艺的魅力,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熏陶。
  实践团队负责人潘新茹表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淮河流域的红色文化、豆腐文化、水利文化、楚文化和非遗文化等,通过实地调研淮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淮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增进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好地传承弘扬淮河文化。”

亲身感受指尖上的非遗文化

  感悟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通过实地调研淮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进一步了解淮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淮河文化历经历史的洗练,现实的锤击仍万古流芳。此次“三下乡”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淮河流域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坚定了要传承弘扬淮河文化的决心。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勇于担当使命,在继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青春淮河行”实践团队成员  陈争妍

点评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积极动员大学生群体“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助力乡村振兴很好的切入点,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乡村实践基地,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感受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可以激发大学生以“青春无悔,强国有我”的信念投身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去。青年学生在暑期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既传播了新知识、新文化,又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的。
  ——淮南师范学院团委书记  笪良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