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智赋乡村共绘蓝图 合肥学院:“三色”文旅融合打造特色乡村 巢湖学院:与留守儿童共度“七彩假期”
08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3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安徽农业大学:智赋乡村共绘蓝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虞欣 发布日期:2023-08-11 11:32:55
团队名称  畈农e社

实践类别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黄  慧

  实 习 生  虞  欣

  “朋友们好,这里是大别山农产品直播间,我们是安农大的学生,接下来由我们为大家介绍这些农产品……”7月7日至13日,在大畈村大别山农品直播基地里,安徽农业大学畈农e社团队成员在超过25小时的直播中,一一展出了茶叶、有机米、生姜等特色农产品。
  金寨县大畈村作为安徽农业大学长效帮扶“根据地”,已建设成为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六安市)。连续两年的“三下乡”大畈行,汇聚了畈农e社高校人才团队、技术等优质资源,团队全面投入定点帮扶,助力大畈村电商发展。今年,畈农e社团队再次来到大畈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持续进行涉农高校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行动。
  “大畈村生态农业园是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抗性示范基地,采用尖端生态技术打造的优质绿色有机农业园区。目前,园区主要种植作物包括有机水稻和水果玉米”。在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许永汉的指导下,团队深入水稻种植区,了解有机稻培育过程、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等。
  黄龙公社老茶厂是大畈村最具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茶厂之一,安徽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创新现代茶加工机器,极大提高了茶叶产量。“口感清冽、醇厚,回味无穷”。在老茶厂负责人叶秉华的热情招待下,成员们品尝了茶厂的特色白茶,切身感受了白茶的魅力,体会老茶厂的创新与传承。
  “丰富的实践活动,让新时代农学学子更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人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更坚定地肩负起强农兴农的时代担当,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安徽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武晓蓓说。

在生态农业园监测作物生长

感悟
  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到金寨县大畈村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村民们已然把我们当成了“大畈人”。
  去年我们团队过来时,大别山农品直播基地还没有完全建成。今年基地里已罗列着各类售卖的特色农副产品,搭建了两个独立直播间和一个会议室。刚开始直播时我有点紧张,结巴口误了好几次,慢慢调节后平静下来,就进入状态了。总体下来,我们团队累计直播助农超过25小时。
  探索“直播+ 高校”模式是我们“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新媒体方式推广优质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畈农e社成员  王  庆

  在大畈村农业园区,望着一片片“绿色的海洋”随风波动,隐隐约约看到田间挂着农产品品种的牌子,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感动与敬畏。是对乡村大地孕育生命的感动,更是对一群群农业科研人埋头苦干只为让人民吃好粮的敬畏。田间生长着的正是农学院研发的“徽两优”“安红8号”品种,这让我想到了实验室常常深夜依旧灯火通明的场景,试验田里汗如雨下却依旧坚持的科研人。从农学院实验室,到大畈村田间地头,再到餐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安农人的初心。
  ——畈农e社成员  郭陈心仪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