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家乡 亳州篇 何洋:“殖”业联盟大循环 韩明:“香”里乡草亲 助力乡村振兴应率先为青年赋能
04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3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3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助力乡村振兴应率先为青年赋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璐璐 发布日期:2023-08-04 12:30:57

 点 评


□团亳州市委副书记  王璐璐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青年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青年锐意革新的精神气质、对新发展理念的身体力行为现代农业的未来注入活力和无限可能。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要振兴乡村人才,必须实行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不仅要看到身怀绝技、术业有专攻的专业人才,还要将那些因时代而生、因地域而灵的诸如农创客、新农人、农播客等“特殊人才”纳入人才视野。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助力乡村振兴,要率先为青年赋能。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单调清苦,要吸引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就要给予他们成长的平台和资源,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而将对家乡的朴素感情转化为投身家乡建设的最大推动力。
  何洋、韩明是幸运的,他们追赶着乡村振兴的大潮,个人的努力终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相互成就。他们的家乡也是幸运的,他们的成功必将激励更多的青年以赤子之心投入乡村振兴,化身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乡村建设的“排头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