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黔”行
07版:我的青春在西部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3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一路“黔”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一诺 徐徐 发布日期:2023-07-28 11:38:57
安徽农业大学第24届研支团
一路“黔”行
 
 
安农大研支团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暖春活动

留下来做我们贵州媳妇吧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刘一诺在贵州省支教时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在辅导班级后进生上,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间也怀疑过自己这样做是否能帮助到他们。看到其中一个学生从不写作业主观题到写成一篇字数达标的作文,从写不了一句通顺的话到把一句话写完整,从不听语文课到积极举手发言……看着学生一点点的进步,那些怀疑和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研支团队员林倩倩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还准备了很多小奖品用以辅助教学。除此之外,她还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团结彼此。一学期下来,三(1)班成了一个更加团结有爱的集体,学生之间更团结了,师生的情谊更深厚了,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了,优秀率高达51%。家长们非常认可林倩倩的教学方式,希望她能够继续留在学校。有位家长开玩笑说:“林老师,舍不得你走。留下来做贵州媳妇吧,继续教他们英语,别走了。”
  安农大研支团队员真正做到了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提高了学生成绩,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并鼓励他们大胆勇敢地去追梦。
我要像老师一样走向更远更美的地方
  2023年3月3日,安农大石阡团队队员前往贵州省石阡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暖冬行动”,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一起跳兔子舞、贴树叶画、抢凳子、你比我猜、包饺子等。一年来,研支团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学生组织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凉席、运动鞋、袜子等生活用品两百余件。刘一诺在接受石阡县融媒体采访时说:“走近这些孩子,尽一些绵薄之力,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安大研支团会继续行动,陪伴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研支团队员苏宇辰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她总是会问苏宇辰什么时候离开。经过家访才了解到这个学生来自于离异家庭,自从哥哥走后缺少陪伴,她把苏宇辰当成哥哥。在贵州省纳雍县服务的研支团队员担任了特殊群体访谈老师和女性生活指导老师,他们亲切地与特殊群体学生交流,及时关心和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要像刘老师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地走向更远更美的地方。”研支团队员刘勋碧班里的一个男生信誓旦旦地说。中午放学后,刘勋碧经常在回寝室的路上看见这个学生的奶奶在校门口的长凳上端着饭盒招呼他吃饭。家访后才得知这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经常因为挤不上公交车只能步行一个小时到学校。某天中午,刘勋碧把奶奶和学生带回寝室,给他们做了一顿饭,她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学生她是怎样从大山深处逐渐走出县城,走出重庆市,去往安徽省合肥市,又辗转到贵州省来支教。
  石阡县大沙坝九校学校里有部分寄宿的学生一年只能见父母一两面。一年的时间研支团队员刘楚楚成为了他们的朋友,给予了他们渴望的陪伴和关爱。这些学生逐渐敞开心扉向刘楚楚诉说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刘楚楚也一一回应且鼓励。学生们和刘楚楚约定晚自习后到办公室找她,他们一起打乒乓球、下象棋、探讨数学题。
  安农大研支团队员们在坚守教学岗位的同时,给予学生们关心与陪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71岁我还能掌握技能
  石阡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平阳社区71岁老人动情地说:“搬迁到这里后,生活条件好太多了,在夜校上课还教会了我们很多技能,提高了我们的认知,感谢党和国家,感谢这群来支教的大学生”。安农大研支团队员曾自觉参与到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当中,通过夜校培训、“希望工程 陪伴行动”希望小课堂,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外,安农大研支团积极响应服务地团组织的号召,积极参与当地志愿服务活动十余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服务地经济发展。
您即将离去 我万般不舍
  安农大研支团队员将大爱播撒在服务地学校,与此同时与当地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研支团队员李琳新带领学生在当地开展了植树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寓意着美好希望的红丝带上写下梦想并签上自己的名字。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愿望带上写满了希望李老师继续留在这里。
  快放寒假时,很多学生问研支团队员张静:“张老师你是不是要回去了,还会再回来吗?”她说:“是呀。下学期还会回来呢。”有些学生说:“张老师,你别回去,你去我们家过年吧。”还有学生说:“张老师,等我长大了去安徽找你,找不到你就拿着大喇叭喊‘在枫香教过书的张静老师’。”听到这句话,张静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研支团队员郜言凤在她办公桌上看到这样一张纸条:“郜老师,感谢您教会我英语,您即将离去,我有万般不舍。但现在我只能真诚地祝福您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她看着看着,眼眶就红了。


点评
用真情感应时代脉搏 让实干成就精彩人生
□安徽农业大学团委  武晓蓓
  安徽农业大学自2013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先后选拔54名优秀毕业生投身西部教育和扶贫工作,受到服务地与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他们扎实开展教学工作,传播先进文化,直接支教学生1万余人,累计授课2万余课时,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余人,捐赠物资80万元,他们主动做好学校和服务地的桥梁和纽带,为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届届安农学子用青春接力,书写别样的人生,他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研支团队员们薪火相传,扎根边远基层,坚守教学岗位,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送去知识和力量,做西部学生的燃灯者和引路人,同时丰富人生阅历、增长实干才能、弘扬志愿精神,发扬新一代安农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献身“三农”的“大别山道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接下来,校团委将始终在共青团中央、团省委和校党委的指导与支持下,持续擦亮研支团项目品牌,进一步完善选拔培养体系,支持更多有志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情感应时代脉搏,让实干成就精彩人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请常回来看看
□贵州省石阡县实验小学校长  黄  兵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在支教期间勤恳认真、踏实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支教任务,获得了服务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工作期间,他们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五育并举”,做实课后服务。他们给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了青春力量;他们用耐心和爱心去照顾每一个学生,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他们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最大可能地释放自身的能量。
  支教一年时间转瞬即逝,感谢研支团队员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他们即将离开,但一届接一届的研支团又将会再次来到石阡县,投身石阡县基层教育,相信这段相隔千里的缘分将会再次续写。也诚挚地邀请你们常回来看看。


支教感悟

  抱着投身基层教育和志愿服务的初心来到贵州省石阡县,意外收获了感动与自身的成长。支教期间,扎根基层教育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天真烂漫以及石阡县人民的热情;投身志愿服务让我在火热实践中磨练本领、绽放青春。         ——队员  蒋  伟

  以年为单位,做喜欢的事情,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纳雍县支教是我人生目前最幸福的选择。对我而言,在纳雍县的支教生活,会赋予并且持续供给我人生更多的力量。    ——队员  郜言凤

  短短一年,我们不可能像电影里的英雄一般改变所有学生的命运,但是这一年我可以让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看到外面的世界,给他们带去快乐与新奇,让他们对未来能够充满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时光里,我和学生们都能开启新的故事篇章,拥抱更加精彩和丰富的人生。我也深信,我的学生们终将冲破千难险阻,于未来,登高峰。     ——队员  张  静

  一年的支教经历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写了下不平凡的一页,更是我今后人生的一笔财富。支教过程中,有劳累、有辛酸,但更多的还是与学生、同事相处的那段快乐且充实的时光。我充分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的生命精彩。刚走上讲台时很稚嫩,但是我在不断努力、不断付出与收获成熟。很荣幸也很感谢能有机会参加支教工作,谢谢这一年来遇见的所有人,青春无悔。        ——队员  林倩倩

  支教一定不是青春的唯一选择,但一定是我做过最不后悔的一件事,用爱与知识播下了一颗向上向善的种子。我和我的学生在这一场相遇中,他们因我们而拓宽了生命的维度,我们因他们而丰盈了人生的厚度。用我微弱的光,照亮他们一程路。多年以后,将有学生真诚地感恩这一场相遇,那就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队员  刘勋碧

  育人也是育自己,我把知识带给学生们,他们在用真诚和爱感染我,这一年的时光是我人生中难能可贵的财富,我也愿意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队员  李琳新

  他们和城里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聪明、善良,对于这个世界同样充满好奇。支教是我和学生们的双向奔赴。人生还长,他们还要走很长的路,一定要开心健康地走下去。
             ——队员  刘楚楚

蒋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刘勋碧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查缺补漏
郜言凤在班级上课
 
□本版稿件由刘一诺、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