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六枝育出科技苗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3-07-28 11:44:5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24届研支团贵州支教队 六枝育出科技苗
□本报记者 程榕娟
“这些都是我们在那边拍的照片,你看,这张是我们在给学生们上数学课,这是在开主题班会,跟孩子们聊感恩教育。”
“这张照片格外有纪念意义,是我们组织六枝特区的学生千里迢迢来我们中国科大参加游学活动,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出远门。”
“这张是我们在当地帮农户摘猕猴桃,然后分装上车,大家都忙得一头汗,但都很开心,感觉很充实。”
……
在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支教队队长、该校固体力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赵骏波的手机里,上千张照片记录了自己和支教队队员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三中学一年多的支教时光,每一张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暖心的故事。
2021年10月,中国科大组建首届研支团贵州支教队(以下简称贵州队),获悉招募消息后,赵骏波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陈辰、天文学专业李文滔踊跃报名,并顺利组队。次年7月,他们远赴六枝特区第三中学开展支教工作,将知识的种子悄悄地洒向那里。
准备了近一年 去了即当上“多面手”
“没有太多的大道理,第一眼看到招募消息时,就觉得自己该去,是时候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了”。回想两年前做出的这个决定,赵骏波坦言,自己在中国科大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尤其是在一些讲座中,听到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事迹,自己很受感触,“到祖国的西部去,将我们个人微薄的力量奉献给祖国,这是我们青春的热情。”赵骏波说。
就这样,三位热血青年一拍即合,组成了该校第24届研支团首届贵州队。在这之前,学校已经连续选派了23届支教队队员前往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开展支教工作。为了接好这一棒,组队后,校团委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对贵州队队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不仅安排了往届支教队队员们面对面传授经验,还组织大家走进中国科大附中的课堂,学习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等。
“事实证明,我们的准备是必要且充分的。”赵骏波说,去了之后才发现,那里的教师非常紧缺,大家不仅要教授九年级的数学,还跨年级教授七八年级的数学和英语,人手不足时,还得承担起班主任的工作。“那段时间,我们每天要写三份教案、备三份课,最多时每周工作量为45课时。
在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三位支教队队员充分利用自身学科特长优势,在学校开展针对九年级成绩优异学生的数学、物理课程培优工作,每周6个课时,不断延伸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请进来走出去 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六枝
“在正式支教前,我们就商量过了,去了贵州省要落实好‘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传承’,所以大家就在寻思着,教学之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队员陈辰说,考虑到中国科大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科学技术,大家对科学技术充满热爱,那么,何不把这份热爱带给那里的学生们,为他们播下科技的种子。
说做就做,贵州队以科技为出发点,设计举办了一系列与科技密切相关的活动,打造科技支教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六盘水市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活动,但六枝特区第三中学的学生参与初赛(六枝特区区级选拔赛)的人数屈指可数,获奖人数更是凤毛麟角。贵州队从零做起,自主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科技课程,帮助该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带领46名学生参加了2023年六盘水市科技节4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并有19名学生进入六盘水市级比赛(复赛)。
这次比赛不仅收获了当地教育部门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也让贵州队坚定了做好做大科技支教的信心。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贵州队将科普教育逐步推广到了六枝特区,三位支教队队员多次前往四角田小学、六枝六小等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并与中国科大校内科普组织积极联系,建立起中国科大与六枝特区的科普教育连接。在中国科大科研部、帮扶挂职教师和支教队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六枝特区2023年度科技人才活动日正式开启,一支来自中国科大的教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30人队伍来到六枝特区开展科普活动。
2023年4月20日至24日,第八届“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大2023年科技活动周在合肥市举办,在中国科大帮扶办、团委的大力支持下,贵州队积极争取并带领六枝特区的学生前往中国科大参加游学活动。来自六枝三中、四角田小学、六枝六小三个学校共32名学生和5名教师在支教队队员的带领下来肥参加为期五天的科技活动周,让六枝特区的学生近距离参观中国科大重点实验室,参与各种精心设计的科普小实验,感受科技的魅力,播下梦想的种子。
情暖留守儿童 行动助力产业发展
一年的支教时光里,贵州队不仅关注基层教育工作,还时刻留意着那里的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支教的学校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常年缺少关爱,性格有点内向,所以一有时间,我们就参加‘康乃馨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尽可能多陪伴他们。”队员李文滔说。
教学之余,大家还联合了中国科大芳草社在当地开展“一帮一”启明星导航行动,帮助募集“一帮一”奖助学金,资助六枝特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起当地学生和资助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物质和心灵上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实现求学梦想。目前,“一帮一”奖助学金项目累计筹集奖助学金7900元,已资助3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自2015年起,六枝特区成为中国科大定点帮扶区域,在后者的帮助下,六枝特区建设起猕猴桃、食用菌、绿色丰产新技术推广等示范基地,一有空闲,三位支教队队员就会参与猕猴桃基地采摘、装车、分配等工作,与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同探讨生产销售策略,协助帮扶大力宣传六枝特区农产品。
转眼间,一年的支教时光画上句号。但正如赵骏波所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贵州支教队将接续传承,不改初心,用青春的热情守护成长,传递理想。
点评
在贵州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值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书记 杨晓果
“西部支教一年,终生受益无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时,对参加支教的学生的勉励。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之一,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组织了24届共170名队员分赴青海省循化县、甘肃省榆中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和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曾荣获“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国务院扶贫办“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多项称号。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学校自第24届研支团起,额外匹配招募指标,服务于我校定点帮扶的六枝特区。这一年里,他们承担教学任务、陪伴留守儿童、开展科技支教、组织参加科技比赛、帮助驻村干部采摘猕猴桃……在各项基层工作中,他们接受灵魂洗涤、在奉献中求索人生价值的精神,真正做到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首届贵州支教队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贵州省的大力支持,并荣获贵州省优秀研究生支教团称号。一颗满怀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种子,在贵州队的播种下,在六枝特区这片土地上定能孕育出蓬勃的力量。
犹如一股新鲜血液 带来新气象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三中学校长 耿小莉
三位支教队队员用一年的时间不仅填补了六枝三中教师的空缺,他们的到来更为六枝三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学初,他们带过班主任,教过三个年级的数学、英语,解决了学校迫切需要数学、物理教师的问题。
这一年来,三位支教队队员教学成绩优异,这离不开他们的刻苦努力。他们中午经常不休息,在办公室里备课、改作业,他们这股新鲜的血液给六枝三中带来了极大的热情。培优工作则为九年级任课教师分担了压力,为学校培养优秀学生。科技比赛工作给六枝三中的学生们开拓了思维,帮助很大。
科技教学工作十分不易,三位支教队队员任劳任怨、辛勤付出。感谢这一年来他们的辛苦付出,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再创佳绩,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支教感悟
一年的时间不长,我作为支教志愿者,为祖国的西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学校里,我是人民教师,一周20节课,所带的两个班级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也是科学传播者,把科学带给偏远特区的学生们;我也是支教故事的讲述者,向中国科大的同学们以及其他志愿者们讲述着我们的支教故事。
这一年,我于困难和坎坷中学习,在成功和顺境中总结。感谢一路走来的领导和同事,也感谢相信我的学生们,支教的一年是我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队长 赵骏波
在贵州队的争取和协调下,六枝特区的学生走进中国科大
陈辰(左三)在指导学生制作科技作品
赵骏波(右一)帮助当地驻村干部分装猕猴桃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