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阜阳市颍州区:让思政教育有“知”有“味”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银燕 徐徐 发布日期:2023-07-19 11:05:43 |
编者按 如何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既有“知”,更有“味”?近年来,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眼可见、手可触、身可入、心可悟。 手拿着一份《安徽日报》,阜阳市第十二中学思政课教师冯文静走进了教室。
结合报纸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这则新闻,冯文静展开了当天的议题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接着结合《在奋斗中谱写新时代奋斗之歌》这则新闻,通过阅读全省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挥洒汗水、在创新创业中施展才华、在志愿服务中传递爱心等众多典型案例中引导学生们讨论“当代青年生逢盛世应当如何奋斗”的现实意义,读报为冯文静的思政课提供了诸多实践课例,也给学生提供了最新、最真实的社会生活素材。
谈到设计以读报为主题的思政课的初衷,冯文静表示,思政课应该从书本延伸到生活,报纸上的民生时事就是最新、最真实的社会生活素材,“关注时政要闻更有助于激发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他们的思维与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
可见 可触 可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一点一滴的浇灌、日积月累的影响中产生。把思政内容加到教学里不难,但要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这才是难度所在。
为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阜阳市颍州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程集镇王湾小学、阜纺小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搬到乡村中,打造“田间课堂”,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资源;鼓楼中心校、北城小学、六里小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课堂”,将红色资源活化为可视、可听、可品的红色精神食粮。阜阳科学技术学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搬到工厂企业,打造“匠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感悟以“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眼可见、手可触、身可入、心可悟”的思政教育方式把思政课堂搬出校园,搬进社会,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巧妙结合。
为更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颍州区还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教与乐学相结合的思政立体课堂,让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思政课成为广大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金课”。
阜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张士虎带领学生学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道思考题出发,领会中国智慧,感受中国力量。阜纺小学教师将两会召开作为教育契机,开展议题式教学,指导学生撰写“微议案”,深化学生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素养。东清小学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清河小学走进“四九起义”纪念馆……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乏味冗长的说教,教师们挖掘的大思政课教育素材越来越丰富,产生了强大“精神生产力”,让颍州校园成了令人向往的爱国求索之地、浸润心灵之地、锤炼品质之地、立德树人之地。
讲深 讲透 讲活
如何才能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课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近年来,颍州区教育局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课堂渗透的精准滴灌”+“思政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2022年秋季开学伊始,面对2022级全体新生,阜阳十五中负责人葛超以“成为更有梦想的时代新人”为主题,为七年级新生带来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
仅2022年,颍州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上台讲思政课就达三百余场,众多书记(校长)、园长发挥领导干部讲思政课的示范带头作用,或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或分条析理、层层剖析,或庄重肃穆、率先垂范,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更广的视野、更新的思政学习体验。
《红星照耀中国》《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各时代各领域的经典作品出现在阜阳市红旗中学高二(5)班的历史课上,教师范斌娓娓道来,引导学生思考“道路千万条,为什么我们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作出了新的理论创造,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辉煌篇章,学生更是通过范斌的讲解,看到了更加真实、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
“云参观”一大会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走”长征路;“云对话”非遗传人、二十大代表、安徽好人,弘扬先进事迹,传承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不朽诗篇;“云游览”顺昌之战古战场、宋代颍州西湖胜景,把握阜城“前世今生”的文明基因密码……阜阳市刘锜小学借助“学习强国”平台丰富的视频节目内容,组织学生线上游览、参观、体验、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时代主人翁精神,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念。
阜阳十五中教师贾玉勤以《拒绝躺平,生而为赢》为主题开展班会,组织学生针对社会上的躺平情绪展开讨论,找到情绪杠杆的支点,走向自信、自强的道路。阜纺小学教师杨晴带领学生走进阜阳烈士纪念馆,师生们集体吟诵《石灰吟》,感受英雄家国情怀;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阜阳市六里小学举行以长征为主题的“世纪伟业”红色运动会,东清小学少先队大队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育才幼儿园以“我与大树共成长”为主题,让幼儿们开展生命健康教育。
一堂堂生动活泼、思想鲜明的主题思政课或寓教于情境之中,或共情于诗词海洋,或探求真理于史实,或问道于百年历程,或体验助人之乐。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们充分依托课堂主渠道,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设计出“内容融合、场域融合、资源融合”的思政教育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初心使命。
启智 固魂 育人
近年来,颍州区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放在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颍州区教育局将学校的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号工程”,构建“以课启智、以行固魂、以德育人”的大思政体系。
颍州区教育局通过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创新构建了“12345”思政课工作体系,“1”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是牢牢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条主线,“3”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机制,“4”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四支队伍,“5”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颍州区持续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将教研作为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抓手,面向全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分学段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近30次,组织开展教师演讲、思政课赛课、思政教研组长会、蹲点式问诊课堂等活动,构建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思政教学团队,目前,全区已配备思政专兼职教师400人,其中党员教师162人,本科学历267人,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24人。据不完全统计,共计百余名教师在国家级,省、市、区级思政课比赛中获奖。
谈及以后德育工作思路和方向,颍州区教育局局长王惠信心满满地表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将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仅在三尺讲台大有作为,还要向社会深入,向社会要资源,打通线上和线下,让“有形载体”与“无形渗透”相结合,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育人质量,深化实践思政,让思政教育有“知”更有“味”。
阜阳市第十八中学思政课教师侯艳在党史课中不仅讲百年党史,也讲当下的国际形势
王湾小学开发“稼穑之事”校本课程教材,搭建起具有王湾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阜阳市红旗中学历史课教师范斌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获得自信
□本版稿件由刘银燕、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