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课堂 上出青春“思政味”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3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乡村振兴大课堂 上出青春“思政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陈婷婷等 发布日期:2023-07-12 11:26:59

  编者按 “走进宣砚文化园时,那一刻脑海里所有关于文房四宝的认识都好像‘活’了一样,不再是课本里干巴巴的介绍。文化自信是触手可及的、是真实可感的。”这是6月27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小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一段感悟。在随后的三天社会实践里,他不仅近距离感受了文房四宝,更是用所学服务了乡村振兴,“对‘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活力’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暑假以来,我省部分高校纷纷结合实际,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这堂大课上学思践悟。

扬专业特长  为乡村振兴献一份力
  6月27日一早,在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团委书记陈婷婷等的带领下,小蒋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旌德县白地镇,在这里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全体成员首先前往宣砚文化园、谭梓生烈士纪念馆等地调研学习,了解当地文化和村民村情,探寻旌德县悠久的宣砚文化和红色革命故事,以及白地镇的发展现状,保证后期各项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在带队教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分为推普支教、医疗义诊、美化乡村等三个小分队,分别深入到社区、街道、乡村开展活动。
  推普支教小分队在白地镇洋川村先后开展走访调研、普通话宣传、推普支教等活动,围绕当地群众普通话运用程度及学习需求等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村民,以交流和问卷的方式分组展开调研,调研结束后,他们将推广普通话融进一堂堂生动的艺术课堂中,帮助洋川村的孩子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汉字,带领孩子们开展“普通话诵读”“我来画 我来说”“趣味儿歌”等活动,实践团成员热情高涨,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在学习和娱乐中充分体现普通话的魅力,树牢文化自信意识。
  医疗义诊小分队在白地镇开展医疗卫生知识科普、义诊活动。他们走访村民家中,进行身体状况调研和健康知识宣传,帮助洋川村村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护理学院教师蒋芳以“安全用药,健康急救”为主题开展讲座,对村民进行卫生科普、用药安全宣传以及海姆立克急救知识普及,实践团成员现场演示和教学应急救护知识,旨在提高村民对应急救护和用药安全的关注度,使村民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美化乡村小分队在白地镇洋川村开展户外墙绘活动。大学生们以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结合当地特色,发挥自身专业,以墙为布,克服酷暑,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完成《乡村振兴》主题墙绘画作,图文并茂的表现艺术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该校大学生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真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社会实践结束后,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定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增长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锤炼品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近距离感受文房四宝的魅力
实践团成员合影

“展演+义诊” 大许村久违地热闹起来
  “好久没见村子里这么热闹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大学生,歌唱得好,舞跳得也好!”说这话时,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村民李奶奶的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她口中的大学生正是皖南医学院的“青马”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们。6月28日~30日,由54名师生志愿者及5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全国重点团队“青马”社会实践团奔赴西湖镇大许村,开展爱心义诊、健康宣教、文艺展演、参观调研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
  6月28日,历经5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实践团终于抵达目的地。来不及休息,大家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布置场地、彩排节目。晚上的正式演出吸引了三百余名村民前来观看。大气磅礴的开场舞《万疆》娓娓诉说着家国情怀,接地气的三句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相声《幸福家园》、器乐合奏《星火》、集体朗诵《青春之歌》、古典舞《水墨江南》……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互动环节“说好普通话”“红歌接力唱”……村民们踊跃参与,全程参与其中的李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次日,大雨倾盆,但浇不灭实践团队员们的饱满热情,团队师生将“专家+大学生”的健康服务品牌送到村民家门口,为闻讯而来的村民提供血压、血糖、心电图、B超等基础健康体检项目。来自一附院的临床专家对前来就诊的村民耐心问诊,仔细检查,现场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与初筛,并一一解答村民的提问。同时,队员们还为排队等待中的村民细致讲解常见病的预防与诊治和科普医疗卫生常识,帮助村民及时掌握自己健康情况。“好几位爷爷奶奶拉着我们,不停追问B超和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他们期盼的眼神和担忧的目光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分量。”义诊结束后,实践团队员施妍动情地说。
  随后,实践团队员聚焦乡村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围绕健康教育普及、医学知识科普、心理健康服务、理想信念塑造等专题,在大许村青年之家开设“杏林小讲堂”。实践团队员为孩子们带来了该校第二届医学人文节医学科普知识竞赛选拔打造的“儿童口腔护理”“海姆立克急救法”“人体的奥秘”等科普金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例、手把手演示教授与互动点评,让科普宣讲集趣味性、专业性与体验性于一体,博得了孩子们的一致青睐。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们的五名队员将留下来驻村,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蓬勃力量”。据实践团负责人介绍,此次社会实践旨在让队员们用心感受乡情、用情倾听乡音,在乡间行走的“大思政课堂”中,运用专业所学,践行青春使命,书写青年担当。

爱心义诊,守护村民健康
开在青年之家里的“杏林小讲堂”

红色之旅  开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7月1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部学生代表一行七人,赴亳州市谯城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暨“新时代新征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之旅”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引导年轻人才了解乡村、深入乡土、体悟乡情,激励有为青年树立社会意识、担负时代使命,搭建大中专职业院校学生与乡村广阔天地双向奔赴的舞台。
  本次实践活动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环境保护、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谯城区大杨镇小李村和古井镇门庄村的村干部分别介绍了村情现状和发展情况,驻村工作队结合本村实际重点交流了制约乡村振兴的有关因素和发展短板,双方就乡村振兴与大中专学生就业之间的联系展开深入交流。
  会后,调研团队实地参观了大杨镇小李村中药材种植园、古井镇门庄村蔬菜批发基地,并了解周边乡村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详细了解了乡村振兴有关法规政策,在田间地头与能人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了沉浸式交流。调研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提出有关工作意见与建议,为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不同思路。
  最后,调研团队还详细了解了谯城区“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及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待遇,大部分学生代表对谯城区浓厚的历史底蕴、药材种植历史、酒业发展规划表现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参加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毕业后如有机会,定会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实地参观大杨镇小李村中药材种植
通过座谈会了解当地的村情村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陈婷婷、左小炫、杨付春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