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颍州西湖访欧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立新 发布日期:2023-07-03 11:40:30 |
□徐立新 一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这是苏轼对颍州西湖的赞誉,《大清一统志》说:“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颍州西湖,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郊,它兴于唐,盛于宋,明正德《颍州志》里记载:颍州西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长十里,广三里。
初夏,我游颍州西湖,正赶上蒙蒙细雨,烟水西湖别有一番意境。
一入景区,大片的原野,宽阔的湖面扑面而来,面积大到难以置信。成片成片的菊花,将原野涂成了金黄色。道路两旁是一块块两米多高的朱红色的铁框,一共有13块。框中皆崩挂着一条浅黄的布塑,分别写着欧阳修的13首《采桑子》。
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极爱颍州西湖的他写下13首《采桑子》,首首都说西湖好,称赞“汝阴西湖,天下胜绝”。并说,泛舟西湖,人在舟中便是仙。
颍州西湖上有很多拱形桥,第一座便是春深桥,桥名取自于《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站在桥上,眼前碧水茫茫,柳绿花多色,水草繁茂,细风斜雨,湖之初美好尽现。
下春深桥,向前步行七八分钟,眼前便出现了一条长两公里多的长堤,名为苏堤。苏轼喜欢筑堤兴修农田水利,造福于当地人民,杭州、颍州、惠州的西湖都有苏堤。他任颍州知州时,利用颍水与西湖的资源,疏浚西湖,挖出的泥土堆成的大堤,便被后人命名为苏堤。
苏轼是喜欢颍州西湖的,有多喜欢呢?他在《泛颍》中是这样说的:“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跟喜欢杭州、惠州西湖不同,苏轼爱颍州西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老师欧阳修曾在颍州做过知州,一生去过颍州多次,晚年又归隐于颍州西湖旁的“六一堂”,终于颍州西湖上的湖心州。苏轼曾在颍州西湖住了近一个月,专门看望陪伴老师。后来他也来颍州当知州,师徒二人先后在同一地方做官,且都是在仕途不太顺的情况下,与颍州西湖结下情缘,古今都实属罕见。
二
我沿着苏堤,朝东北方向一路前行。由于当日非周末,又下着细雨,所以景区里的游人不是很多,刚刚适合游览追思。在我的身边,是一望无垠的湖面,碧波万顷。湖边长着很多高高细细的香蒲草,随风摆动,湿地上芦苇成荡,不时能听到“扑通”一声响,是鱼儿在湖中快乐地翻腾呢。芦苇荡里则时不时有鹤、鹭、雁、野鸭等飞起游过,野趣十足。
青草地、柳树林、绣线菊……一路相随,满眼尽是无边的绿、澄清的水,让人心旷神怡,临波踏堤,耳边是轻柔古朴的古琴之声,时不时加进树上之鸟的叫声,路上有亭有阁,有石桌石椅,可休可坐。
途中有一景点名为“碧波在望”,因颍州西湖是平原上的湖,所以从近至远,均无半点遮挡,“渺渺平湖碧玉”。很远处的跨湖大桥和三十多米高的清莲阁,在烟雨之中,隐约可见,犹如海市蜃楼。
继续朝前行,只见湖边一斜依绿树草坪上的巨型长方形白布,上有一行绿字:颍州西湖月夜泛舟,听琴一首,东坡居士。有苏轼的《夜泛西湖》为证: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可以想象西湖夜景之美。
再前行便是飞盖桥,此桥为欧阳修在颍州当知州时所建,乃一廊桥,盖在湖面之上,桥曲栏朱,是颍州西湖上“三诗桥”之一,欧阳修有诗:“鸣驺入远树,飞盖渡长桥。水阔鹭双起,波明鱼自跳。”
飞盖桥真乃“诗桥”,桥上全是诗,用绿字行楷,佳句妙词连篇,刻在一道道横梁之上,令人拍案叫绝!来回都有,两侧亦有。
原来,古时颍州西湖四时景色俱佳,吸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留下了近300首(篇)诗词文章,其中唐宋八大家就占到了4人,还有杨万里、黄庭坚等人的。而名气较大的晏殊、欧阳修、苏轼、吕公著均来当过颍州知州,贡献出来的名篇更多,仅欧苏二人加起来就有近两百首。
湖光水色,水光湖色,凭栏而望,水天一色,名篇在侧,好不美哉!
从飞盖桥上折回,朝南去便是撷芳园,该园呈岛形,园中角楼湖亭,楼亭旁百花盛放,水面上有荷叶片片,只是荷花开还尚需时日。
三
遗憾的是因黄河泛滥,历史上古颍州西湖已不复存在了,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1998年以来,阜阳市开始在颍州西湖旧址以西的三十里河重建西湖,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规划和建设,一个崭新的西湖已呈现在世人眼前。新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为24.32平方公里,周长11.5公里,湖面约5.74平方公里。遗憾的是,我未来得及乘船泛舟湖上,感受不了“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的美好意境,游览的也只是颍州西湖的南湖,清涟阁、九曲桥、会老堂等所在的北湖,都未及去看。
虽只看了一部分颍州,但我已深深爱上了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跟欧阳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欧阳修最爱颍州西湖,王安石变法出现问题后,宋神宗决定起用他,但历事三朝,窍位二府的欧阳修,已有了强烈的退隐之心,他写了辞职信,表示自己老矣,不愿再出山。1071年,欧阳修被允,回到他魂牵梦萦的颍州——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决定将颍州选为退隐养老之地,“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十载荣华贪国宠,一生忧患损天真。颍人莫怪归来晚,新向君前乞得身”。这是欧阳修历经宠辱后的心声,回到颍州,他开始“筑室买田清颍尾”“独结茅庐颍水西”,并整理自己的文集,泛舟湖上。
当年9月,苏轼、苏辙二兄弟来到颍州拜望老师,师徒们游览西湖,饮酒赋诗,并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交接——欧阳修让苏轼接任他的“文宗之位”,把引导、发展和繁荣文学的重任托付给苏轼。多年前他就预言,未来的文坛属于苏轼,到时将不会有人记得自己了。
交代完了后事,整理好了自己的文章,欧阳修感到大限将至,写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伤感得很:“冷雨涨焦陂,人去陂寂寞,惟有霜前花,鲜鲜对高阁。”
醉翁去矣。
公元1091年9月,已是文宗的苏轼出任颍州知州,到任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恰逢好友、音乐家崔闲来访,几人一起泛舟湖上,苏轼让崔闲抚琴弹唱《醉翁吟》,怀念老师,事后,苏轼用大楷写下了这首名诗,并请名匠镌刻于石上,立碑于西湖书院,后被屡屡拓印翻刻: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哀弹本旧曲,妙耳非昔闻。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又一晚,苏轼泛舟西湖之上,听到有歌妓在吟唱欧阳修在此地的旧作《木兰花令》,他情不能自禁,想起了已去世了20年的老师,随即写了附和之词:……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错了,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位自称醉翁的大文豪,今年五一,颍州西湖部分风景区对外开放,游人如织,一天进入景区的游人达到2万,只得临时采取限流措施。
我想,游人络绎不绝,大都是冲着欧苏诗词文章的绵绵余韵而来,我在湖边看到一些年轻人穿着宋代的服饰在打卡拍照,还有些在销售颍州西湖的文创产品,让欧苏再度活泛生动了起来。
返程,我们走了环西湖大道,路上处处皆有写有欧苏诗词的旗帜,迎风飘展,每一首都能直抵心灵的最深处。
万顷颍州西湖之波,凝聚诗文千载,涵养颍人的精神田园,近水楼台先得月,颍州人何其有幸,皖人何其有福!
苏堤
飞盖桥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