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芳华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祝俊生 发布日期:2023-07-03 11:59:14 |
□祝俊生 不知道为什么,前些年填写个人简历,现在的我,更喜欢填写“第一学历中师,乡村教师”。虽然,我是个高师毕业的中学教师,但是,我曾经是个中师生。
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师生。我记得1983年,我们巢湖市(县级市)共招收了130名中师生,他们来自全县各个乡镇(街道)。我就是其中一员,我来自巢北的原团山乡,即今天的苏湾镇。普师班,什么都学一点:数理化、人文、三字一画、音乐、体育。1986年夏,我中师毕业了,被分配到巢湖市团山初级中学任教,当起了“孩子王”。那时候,国家规定,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是大专,而那个年代,大专毕业生很少,每个乡镇每年只能分到一两个大专生,而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一个年级有二三百人,五六个班级,按照师生比二十三比一,一千来人的学校,起码需要教师四五十人。而事实上的教师只有二三十人,其中还有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缺口很大。就这样,中师生的我教起了初中。缺什么教师,就当什么教师。我一出来,就教授《数学》,和另外一个中师生搭档,他教《代数》,我教《几何》,那时候,初中数学内容是分开的。我带三个班,一个初三,两个初二,每周正课十三节,周六补课三节,合计十六节。也许是属于拔高使用,也许是年轻,也许是跳出了农门,感觉还不错,不觉得累。那时学校很苦,硬件和软件都很差,一支粉笔上讲台,教书全靠一张嘴。月工资也少,每月五十多元,但是那时候物价不贵(除了电子产品),吃计划粮食,每斤一角三分,猪肉每斤八角,就是下饭店,二十块钱就够了。
教书之余,我拼命地搞学历提升,1991年,安大中文系函授专科毕业,1998年,安师大中文系自学考试本科毕业。学历提高了两个台阶,自我感觉水平也高了不少,最起码讲到汉语言文学,我头头是道,《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和《红楼梦研究》什么的。《高等数学》也学了一点,教授初中,感觉轻松。那时候,题目单纯,不够灵活,难的就是难,容易的就是容易。每年,我教授的学生数学成绩尚可,我被选进了学校的中层班子,当起部门副主任、主任,入了党,成为了校党支部委员。
1998年,一所周边的完中和我校合并了,我成了完中的一名中层干部。因为工作需要,我改教了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开始了文学创作和教科研,很快就在报刊上发表了小豆腐干和教科研论文,也辅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作文,感觉自己更加成功了。职称也评上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各种小奖和荣誉纷纷来了,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县市级骨干教师……2019年,我重新学习起了书法,一发不可收:唐楷、汉隶、秦篆。毛笔字写得上看多了。过年时,我参加镇里的“三下乡”活动,帮居民写春联。2021年,教师再次分流,我依然选择留下来。
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我成为一个即将退休的乡村老教师了,鬓发苍苍,像极了阿城先生《孩子王》的主角。作为一名中师生的典型,我知道,芳华即将逝去。心情复杂又有点感伤。
教书育人、一茬又一茬。学历提升、职称评定、党性锤炼,写作、书法,我的教书岁月,如此的平凡而寂寞。
中师生的芳华,我有一点。但是,更多的,是平凡、重复和清苦。中师生的芳华即将逝去,但是,在新中国基础教师历史中,中师生必将镌刻和永恒。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