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一棵夏树 夏日的清凉风 从少年到青年 书法作品 夏日的神圣之旅
06版:散文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2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2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拜谒一棵夏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于丽 发布日期:2023-07-03 11:50:55

□于  丽

  正值麦收季节,包河两岸麦田弥望,已收的,未收的,一片金黄。
  住在两省边界挺好的。走出亳州市,只要不是向南行,向其他三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很快就能走出安徽省,进入河南省地界。这个距离骑行恰恰好,步行太远,开车太近。
  沿包河岸边东南行,就是在省界线上穿行,河岸两侧一会儿是河南省永城市卧龙乡的辖地,一会儿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或张店乡的辖地。
  只是因为一棵树,一棵长在旷野里的高大古老的皂荚树。我们穿越村庄,渡过河流,在原生态的几乎不是路的小路上行进。那一段颠簸的艰难,如拓荒者开辟田地一般。我们一行人滚滚车轮的印痕留下来,该会让那一段路途更像路的样子了吧?
  广阔的土地会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包河岸边极目远眺,绿树环绕之处要么是村庄,要么是路途或者河道。领队杨头儿是个活地图。他说,包河是包拯陈州放粮赈灾时运输粮食的河道,包河水依旧流淌,但水路的运输功能早已失去,灾荒的年代,我未曾经历,虽可想见古人生活的艰辛,但终究只是想象。这遍野在收的小麦,村庄满地的瓜果,哪里就饥荒了百姓呢?
  时代不同,生产力不同。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
  虽是麦收季节,田野里少有劳作之人。一台机器在轰鸣,田头几人在等待。这就是现在的麦忙!小时候麦收季节常常要把战线拉至半个月以上。天不亮就全家出动,带着十数把磨出利刃的镰刀、一两罐凉生水,从地头弯腰割下第一镰刀起,人就启动了腰疼模式。为更快速地完成收割,常常从地头割到地尾才直一下酸痛的身子。中间没有交谈声,只有镰刀割破麦秆的唰唰声,偶尔会夹杂一两声麦秆的爆破声。
  麦子割倒才只是开始,还得装上板车运送到麦场里,然后打场、扬场、垛麦垛。如今,生产力的发展让麦收时田间满是人头的场景成为历史,农作物的丰收让灾荒挨饿成为历史。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百姓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美,路边家家户户都有花木栽植,或果树,或花卉。村民们则三五成堆地在村头的树荫下闲聊,或者在麻将声中消磨悠闲时光。
  要拜访的古皂荚树立在包河左岸的旷野中,距河畔数十米。远远就看到收割后的麦田中那一团浓绿。树身粗大,目测约三四人才能展臂合抱过来,树下多见掉落的皂荚,便想起了鲁迅笔下“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已经在此站立了800年的树,是否还能再挺800年?她曾看到历史的变迁,看到人类的沧桑。常常想,若有知,若能言,她会对拜访的人们说些什么?
  此行七十多公里,多云天气,温度尚好。只是午饭后突然感觉腰疼起来,这是让我唤醒起当年割麦的感受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