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扁担 山村新貌 雨中的麦子 云朵之上 晚自习
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2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2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父亲的扁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正龙 发布日期:2023-06-21 15:44:31

□淮南第三中学    顾正龙

  父亲还在壮年时便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每天早晨在饱饱地吃完母亲做的荷包蛋下面条后,便早早地挑着扁担走出家门,傍晚时分才从窄窄的小巷尽头踏着轻快的步子归来。
  那时的我常常靠在门前,目送着身强力壮的父亲挑着扁担到几十里外的蔡家岗去卖馓子,到田家庵新淮菜市场卖豆芽,又总会在夕阳西下时,看父亲迈着矫健的步子归来。
  父亲一回来,不等挑子放稳,我们兄妹几个就急忙到筐里找好吃的。这时的父亲总笑着说:“孩子们,别急,都有,都有!”至于有什么,细心而疼孩子的父亲每次带的吃食都不一样,尽管简单、不值钱,但在那物质匮乏时期,更让人满足。我们得到的常常是一包炒花生、几袋葵花籽、一袋面粑粑糖、两个面包或者三块大麻饼……各自品味着手中美味时,我们一只手拿着往嘴里塞,一只手在下颌底下接着,生怕掉在地上而浪费掉了——那是父亲的肩膀日久天长磨出老茧后的劳动所得。
  父亲的那根扁担大约五尺多长,中间宽而鼓,两头扁而尖,是自家屋后那棵枣树做的,因为被汗水和雨水浸渍过许多遍,细密的年轮尽显沧桑,通体油光发亮。刚记事时,我就常竖起扁担量自己的身高,再同样比划着同父亲的差距,并且用粉笔一次次地画上记号,小大人似的跟父亲说:等我长到跟爸爸一样高时,一定替你分担。父亲总会咧嘴自豪地笑起来,那中间有辛苦付出而得到理解的满足和欣慰感。
  除了用扁担挑东西做些小生意以贴补家用,那根枣木扁担还是父亲随身不离的劳动工具。白天下地,父亲总是用它翻红薯秧,担粪肥,挑土筑田垄。闲时,把它往树边一放,做个枕头;累了,抱在怀中,拄着它小憩;妹妹小时嚷着要下地,父亲就一头一个,挑着、晃悠着,岁月在静水流深中悄然滑过。
  待我长到十二三岁时,已有力气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开始尝试着接过父亲一直挑着的扁担。第一次从家里往田里挑粪肥时,不到二里地,一路不停地左肩换右肩,右肩再换到左肩,两三趟下来,肩膀已经磨得通红,并且隐隐作痛起来。父亲说:“一根扁担,就是一副担子。既要挑得起,又要挺得住!”我咬咬牙,同跟在后面的父亲说:我可以的,挺得住!从那以后,那根扁担在我肩膀上的时间渐渐多于父亲,我逐渐意识到承担起一个家意味着什么。
  周末回家,离得老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挑着什么。稍稍走近些:又是闲不住的父亲在把去年的陈稻子挑到水泥路上晾晒。扁担还是那根扁担,父亲已挑得有些颤颤巍巍,我走到跟前将扁担两头的陈稻抱下来一袋,改为父子两人同抬一袋——重量轻了些,父亲迈在前面的脚步明显踏实了许多。我将捆粮食的绳子往我一边挪了些,试图减轻父亲一边的重量,灵敏的父亲从肩上感受到了,回头又捋了过去。我再偷偷地移过来,父亲又给拽了回去……如此反复几次后,我的眼眶潮湿了:父亲肩上的担子从未放松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