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打造“劳动教育+育人”的校园实践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2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打造“劳动教育+育人”的校园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3-06-16 13:24:05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的新闻,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的讲话精神后,备受鼓舞。”在团省委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六一”重要指示精神专题会议上,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校长李萍表达了她的真挚感受。


以劳育人 促进“五育融合”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正是一所以“生活力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学校,该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既注重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注重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塑造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近年来,随着劳动教育的重视,李萍对劳动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她常常在想:在劳动教育上,今天的劳动和几十年前的劳动有什么区别呢?
  在她看来,今天的劳动教育应该与思政教育结合,做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应该与科学技术结合,做指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的劳动教育;应该与艺术审美结合,做与美育融合的劳动教育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指出,“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在落实好“双减”工作上,该校除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行作业管理制度、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外,重点通过“五育融合”的方式,真正落实从身体上和心理上为学生减负。
  智育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涉及语文习作、科学探索内容,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或连通。语文学科指导学生通过写作展现劳动的价值,日常的许多劳动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叠被子、角色互换、制作美食等,都是学生习作的优质素材,学生们记录劳动过程,抒发劳动感受,在写写记记中升华劳动情感。
  科学学科主要以探索为主,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并在校园种植地进行实地操作,体验科技为劳动带来的变革。
  把握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通过“小青蛙捉害虫”“春种秋收”等与劳动有关的游戏活动,既巩固体育技能,又模拟劳动现场,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悟劳动的乐趣。
  劳动创造了美,而劳动本身也是美的。该校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传唱经典的劳动歌曲,在歌声中激发师生劳动的热情。美术学科结合学生的劳动生活,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学生或拿起画笔,或用剪纸、泥塑等喜欢的形式,将生活中劳动的场景、人物表现出来,将美的形象以另一种形态留存。

指导教师正在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
体验使用农具耕地
开心地采摘桑葚

因地制宜 开拓生活场整体布局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早在两年前,团省委、省少工委就着眼进一步强化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加快建立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持续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在全省命名了一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省少工委基于少先队工作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对于基地类型的设定分为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实践养成、传统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体验、发展成就感知、劳动意识培育、生态文明普及、综合素质提升等八个类别。
  近年来,在省市区三级团组织和少工委的指导下,该校坚持以“培养拥有完美生活的活力少年”为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持续思考和摸索能够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和内涵的实践项目,精心设计并打造了“微微生活场”。
  该校分管德育副校长周冬青介绍,生活场劳育项目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创新劳动教育内容,从低学段的观察小动物到中学段的饲蚕养鱼,再到高学段的农耕种植,以课本知识为抓手、生活场为基地,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乐趣中学会劳动方法、掌握劳动技能、感悟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
  在“微微生活场”劳动教育课程活动中,学校把农场划分区域分给各班级,分别进行农业劳动,播种粮食蔬菜。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拿起铁耙整地,土地被整平,每个学生都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真正理解“汗滴禾下土”的内涵。
  接下来,教师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组织学生整理菜畦,播种、浇水、除草……每一个环节亲力亲为。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技能,也对劳动产生了敬畏。
  一个月后,黄瓜、辣椒、茄子等丰收的景象让学生们兴奋不已,真正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通过种植,学生知道自己每天口中吃的饭菜从何而来,又要付出多少艰辛。亲近自然、锻炼技能的同时,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我们五年级每个班都有一块‘责任田’呢。每一届五年级师生都会共同开展农耕种植体验项目。”五(9)班学生陈靓馨激动地说。
  在陈靓馨看来,在农耕园不仅能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
  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务农艰辛,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耕作之乐,农耕园中的农耕文化让学生感受耕地、播种、除草、收获等需遵循节气,万事万物都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学生制作的玉米生长图

多元融通 让校园时时处处是劳动之所
  “各位叔叔阿姨,请往这边走。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微微生活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紫珠廊,郁郁葱葱的藤蔓间有活泼可爱的鹦鹉,这些小精灵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儿。到了夏季,藤蔓上便开始缀满串串小葡萄,阳光下晶莹透亮,到了盛夏,它们变得像一颗颗紫色玛瑙,惹人喜爱,所以我们把这条长廊叫做紫珠廊。”在劳动教育现场,红领巾讲解员王诗闻细心地向前来调研的领导嘉宾们介绍。
  “在这里大家可以研究葡萄品种、交流葡萄生长,还可以采摘、品尝葡萄,建议来年葡萄丰收甚至还可以制作葡萄干和葡萄酱呢”。王诗闻笑着说,现在紫珠廊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师生特别喜爱这里,经常来这写生绘画、看书学习、休憩放松。
  在“微微生活场”,不光是紫珠廊,蚕桑坊、百鸟园、农耕园等都是学生们热衷的乐园。
  师范附属三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胡月告诉记者,学校建立了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评选“红领巾奖章”争章之“劳动章”的重要参考,有效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蚕桑坊,学生们从桑林摘取桑叶喂养蚕宝宝,观察蚕的外观、运动方式、进食情形及生活环境等,充分了解蚕的一生。有了饲养蚕宝宝的亲身经历,学生们对进一步探索中国的丝绸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明白传承的重要。
  在师范附属三小的校园里,低学段的学生们同样有机会参与劳动实践,在教师的协助下,他们自由成立活动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养殖方案,以召开活动小组讨论会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动物科学观察和养殖活动中。
  周冬青介绍说,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五个一”为主题,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包括一次岗位申请、一份调研报告、一份观察日记、一次成果展示、一份心得体会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培养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从劳动中汲取知识的热情和能力。
  现在,由该校牵头成立合肥师范附属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探究和落实劳动教育,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李萍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打造“生活力教育”品牌,深入推进“五育融合”,扎实做好学校劳动教育,在生活体验、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和科技创新中,教育学生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