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逢“彩云” 四合院 书法作品 小满要满
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2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2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四合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 一 发布日期:2023-06-14 12:47:03

□北京化工大学 陆一

  这是一座小县城老城区里的四合院,暗红色的铁门后面还套有一扇朱红色铁门,连接两扇铁门的是一条不长也不太宽的水泥路,路两旁是我奶奶亲手侍弄的小菜园,菜园里种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喔喔喔……”嘹亮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开启了四合院热闹的一天。
  推开铁门,大大小小几十间房屋映入眼帘,它们建成的年代各有不同,最老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新的前两年才刚刚盖好。从老式的砖瓦房到新式的平房,从破旧的木门到新兴的防盗门,从水泥地面到水磨石、大理石铺就……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这个四合院奇妙的混搭风格,也注定了这个四合院不属于哪一段岁月、哪一个人,因为它曾经承载着几代人的希冀和梦想。
  这就是我家,一个储满我祖辈与父辈几十年回忆的地方。四合院面南背北的四间房是我们自家住的,其中有三间是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年轻时建的,历经沧桑却古朴依存,一点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其余的便都是出租房了。
  我记忆中最早的租客是一个五口之家,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十分讨厌这户人家,可能是听奶奶说过他们家一些不光彩的事,他们搬走之后父亲就将那间房子拆了,在原地重新盖了一间,因为这件事还与旁边的邻居闹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矛盾。好像是因为什么采光和占地界的缘由,我母亲那时候还被邻居家的女主人咬上了一口,闹心了一回。至今两家人的关系还是有如水火。对此我至今仍是不解,如此费力争吵两家又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在听过“六尺巷”的典故后,我对此事就更加反感了。 
  十几年间我家的四合院陆陆续续换过很多租客,常住的也就那么两三家吧。位于院子南面,朝北的那间房子的租户今年才搬走,是一个四口之家,由于时间比较近,他们一家的“光辉历史”至今我还记下不少,每一件都能让人目瞪口呆,甚至给我懵懂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
  因为这些租客的原因。我对四合院印象越来越不好,甚至产生过出逃的念头。四合院的生活充满了眼前的苟且,让我看不到诗和远方。
  幸好四合院来了新的租客,这是一个四口之家,两个大人带两孩子。两个孩子都只比我大几岁,我常常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玩,亲热地叫着:“哥哥,姐姐。”与姐姐一起画画、编花绳是我童年的一大乐趣,直到现在我会玩的很多游戏都是这位大姐姐教的。还有那个大哥哥,他有许多书,我经常向他借阅图书并和他分享书中的故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我在院子里种下了一颗黄豆,于是便心急火燎地天天盼着豆苗快快长大,我每天都给它浇水、晒太阳,可是小豆苗依然慢悠悠地长,不久我就和家人一起出去游玩了两个星期,小豆苗就被抛于脑后,我认定它会很快枯死,可是回来后却发现小豆苗长得更加精神,更加茁壮,一打听才知道这段时间是大哥哥在帮我照顾小豆苗。如今这位大哥哥已经上高二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越发少了。因为学业沉重,他每天早出晚归,我每晚熄灯时他依然在挑灯夜读。尽管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这份执着的精神却时时鼓舞着我。
  另一个新来的租户是一个“花仙子”。她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她是个高材生,毕业于高校,成绩十分优异,却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经营着一家花店。这个花店让她浑身都散发出淡淡的清甜花香,连她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一丝丝香气。她本人也像茉莉花一样优雅,时常穿着白色长纱裙,宛如画中美人,带着些许忧郁,难道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说的就是像她一样的人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租户们渐渐地都搬走了,昔日那个喧闹的四合院也渐渐地冷清下来。终于没有了夜晚的吵闹声,没有了妇女们闲聊的声音,没有了孩童嬉戏的身影。夜晚,站在阳台仰望天空只有微弱的星光,身旁高楼的霓虹灯亮得晃眼,唯有孤单的四合院躲在漆黑的角落里,正如一双黑色的眼睛在苦苦地追寻光明。
  我曾经很讨厌这个喧闹嘈杂的四合院,但是那些“讨厌”的租客们离开后,我也不那么讨厌四合院了,甚至有点失落。当所有过客都走了,褪去纷扰的四合院显得那么的寂寞。四合院像一个被人为抛弃的孩子,孤零零看着两旁有说有笑的高楼。
  明年我也要搬走了,搬到新城区的小高层里,这个四合院承载着我们老老少少三代人的记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一直是我们的安命之地、栖身之所,现在它终于能放下责任,安静地被历史长河湮没了。
  四合院的落寞,正是这个时代欣欣向荣的标志,而不是我们讨厌它的理由,我只希望所有奋斗的人都能同时拥有未来和回忆。
  嘹亮的鸡鸣声再次响起,刺破孤独的夜空。明日的四合院,你将又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