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王菁:圆孩子们科技梦想的“引路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琼 朱乃平 朱惠惠 发布日期:2023-05-24 15:21:40 |
担任裁判的王菁 王菁 从事一线信息技术和科技教育工作15年。先后担任合肥市亳州路小学大队辅导员,亳州路街道团支部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学会庐阳区工委副秘书长,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公开赛(决赛)主裁判,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在2021年度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中被评为“突出贡献个人”。 无论是社团还是常规信息科技课堂,学生们总是积极地和王菁聊课本上的知识,课外的发现,甚至是突然想到的每一个“小发明”。也许你想问她的课堂有意思在哪?也许是她的性格,也许是她的魅力,更多的是她的教学风格,在日常的教学中,她注重将启发式、讨论式与游戏比赛相结合,每年上半年的最后一节课,她总会兑现开学初许的诺言,给进步明显的同学准备心仪的礼物,或是遥控飞机,或是航模套装,又或是科学实验器材盒……由于所带班级比较多,这些“礼物”往往会花掉王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但看着孩子兴奋的表情,什么都是值得的。下半年的最后一堂课每位同学还能收到一个“惊喜”过年红包,里面不仅有小印章,还有积分卡,畅享卡,甚至是刮刮卡,更有王老师写给每位同学的一句话,“小小的你,爱科学,善动脑,这是你的法宝哟,未来的科学家,加油吧!”“从你拍摄的《探究钢琴发声的秘密》科普视频中,你的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国需要你,努力吧!”……从那一刻起,科技的小船已在孩子心中扬帆起航。
这样的教学,她坚持了整整15年。在她的带领下,如今亳州路小学的科技成果之花已开满校园。在合肥市第二届“小创客 大梦想”暨第一届红领巾创未来活动中,亳州路小学获奖学生数高达60多人,占合肥市60%,获奖率占全市第一。庐阳区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中,亳州路小学学生获奖同样名列前茅,全校获奖率高达70%,皆为全区覆盖率和获奖率第一。同时,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比赛、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青少年创意编程和设计大赛等比赛中,亳州路小学均频频获奖。
第1个5年 做一个“专情”的人
一只鼠标,一腔热爱,一片真情,一份执着。记得刚入学校的第1个五年,“QQ印象”都是班里孩子们给她的评价:“绝对是稀有的好老师”“最美的大队辅导员”“有趣的科技老师”……王菁会教书,这是师生公认的,作为大队辅导员的她爱钻研也是学校公认的。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在刚进校的时候她就和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课上、课间、红领巾广播站、科技展板,都成了她带领孩子探究信息和科技的阵地。她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注重将启发式、讨论式与游戏比赛相结合,“玩”电脑绘画、“玩”电子报刊,“玩”创客设计、“玩”机器人,做到使学生“玩中学”,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短短五年的时间,亳州路小学的信息素养比赛作品的质量和数量稳居全区第一,五年内获奖人次高达1500多人,更有多件作品在省市甚至是全国获奖。
第2个5年 做一个“专注”的人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王菁专注于信息科技教学和科技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层,也是中青年教师,担任6~8个班级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教学工作,平日她不仅能够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还积极参加北京大学“慕课”网络学习,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法,时常利用qq群、学校论坛、微信群与家长密切地沟通。在她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亳州路小学的信息技术方面特色工作和科技工作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荣获合肥市优秀教研组、全国优秀网站等一系列荣誉。此外,王老师还积极参与承担了2015年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同课异构主讲任务,参编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以及教师用书、《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scratch创意与设计》《合肥市Steam案例集》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多篇教学设计、微课和课件还被收录到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库中。
她多次参加庐阳区、合肥市、安徽省的课堂教学评比,并收获庐阳区“教学能手”、合肥市综合素质竞赛暨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安徽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等荣誉,她还先后被评为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合肥市“志愿者服务评优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园丁奖”、合肥市“十佳辅导员”、庐阳区“十佳科技辅导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她还主动到农村学校去支教,想将更多科技的种子洒进每一片农村校园里。她带领孩子们积极利用“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资源,引导孩子们在课余去平台浏览学习,学习和了解科普知识。她对科技工作的“专注”感染了她周围的人,她的工作经验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推广。
第3个5年 做一个“有翅膀”的人
成长的第三个5年,王菁不仅仅成为了合肥市Steam名师和科技创新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在学校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口号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科技爱好”。她带领工作室所有教师比学习,拼教研,共研修,做发光型教师,一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将科普活动全校推广,让科技的果实开满校园。
王菁校内校外连轴转,校内利用家长课堂,提高学生科普兴趣,全校家长课堂次数高达每学期四十多次。校内开设航模社团、创客社团、电脑绘画社团、机器人社团等,社团每学期报名的学生达200人左右。
特别是疫情期间,王菁注重跨省联动,组织学校科技教师和南京地区老师搭建线上课堂,让孩子们“足不出户,玩转数字科技”,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爱。疫情好转,送培送教活动,更是直达农村学校。与此同时,她注重校外互动,与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学会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学会协办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项目调研活动,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公开赛专家选拔活动,以及 “党建引领·科普筑基”人工智能进校园推广活动等。为了参与扩大辐射面,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亳州路小学的师生还积极参与学会举办的“三维创意公益课程”“发明创造公益课程”等科普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摸着沉甸甸的三千多份证书,作为一名科技教育老师,王菁明白唯有做好孩子们科技梦想的“引路人”,方才无怨无悔。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