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光照“德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江炎魁等 发布日期:2023-05-22 16:13:50 |
5月6日,安徽青年报社“礼赞新时代 开赴新征程——学生记者喜看家乡新变化”天长站开启,来自天长市七所小学的本报学生记者代表走进安徽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参观、互动交流,近距离了解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家乡企业的辉煌成就,感受了科技带来的神奇变化。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学生记者收获满满,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天长市教体局
团天长市委
黄世凤 江炎魁
参与学校 天长市城南小学
天长市第一小学
天长市实验小学
天长市秦栏小学
天长市铜城小学
天长市第二小学
天长市西湖小学
学生记者 贾书 杨 洋 张志杭
黎荣轩 徐赵霖 杨景茹
张梦洁 陈汪锐 金雨辰
崇明翰 黄朱跃 陈雨皓等
听取“哇”声一片
活动当天,学生记者们身穿红马甲,手拿采访本,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了英发德盛的厂区。“哇!太气派了。”当他们一走进厂区,就被大规模、明亮、整洁具有现代气息的厂房所震撼。
工作人员对学生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带领他们参观了企业文化墙,向他们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集团成立于1987年,英发德盛是集团下的第四家光伏生产企业,总面积39.1万平方米,拥有博士8人,硕士26人等研发团队”……听着高丽阿姨介绍的一组组数据,学生记者董谦惊呼:“我们家乡竟然有这么牛的企业,真是太棒了!”
在观看了企业文化墙和宣传片后,学生记者对英发德盛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随后的观察车间环节,才真正打开了学生记者的新视野。走进车间首先是一条330多米长的车间走廊,长长的走廊一边是全封闭的玻璃墙,可以看到车间内部各种高科技仪器在运作着。
“大家看见的这透明玻璃里就是无尘生产车间,这里恒温恒湿。你们看,9条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在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听着高丽阿姨的解说,看着生产车间内不同形状的机械手臂正不停重复着抓取、翻转、移动等动作,地上AGV智能运输车也在繁忙而有序地穿梭着,学生记者“哇”“哇”声此起彼伏,无不惊叹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机器代替了人工,让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好,这真让我大开眼界。”学生记者高桉琪说。
化身“提问小能手”
跟随高丽阿姨边走边看,学生记者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这里有多少AGV智能运输车?”“是谁在控制这些AGV智能运输车呢,它们不会撞在一起么?”“车间里面的工作服,蓝色黄色粉色分别代表什么呢?”……面对学生记者们“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高阿姨耐心解答,当听到AGV智能运输车遇到障碍会自动躲避时,学生记者吴可菲不禁竖起大拇指。
随后,学生记者还参观了英发德盛历年来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学生记者们将讲解员团团围住,用心地倾听,认真地观察,还认真做笔记。“光伏发电技术能将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转变成电能,真是太神奇了。”学生记者余快说。
参观结束后,英发德盛的人事部主任毛开保组织学生记者们进行了现场提问,学生记者们化身“提问小能手”,从企业文化到生产工序、从人才引进到应用领域,学生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以前只知道热水器可以利用太阳能,没想到还有那么多地方都能用到太阳能,我要好好学习,今后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记者盛思涵说。
天长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 胡忠锋
在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学生们认真观看每一个生产环节,用心学习工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活动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也激励了他们努力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今后能多开展此类活动。
天长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丁兆安
活动让学生记者接触了高端科技企业,感受高科技的魅力,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活动既有实践性,又有知识性,更有思想性。相信学生记者们一定会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为科技振臂,为家乡喝彩,为成长加油。
观看生产车间
为学生记者介绍企业文化
座谈会现场
认真记录
活动合影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