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个性化作业设计方法初探 “以本为本,因材施策”培养核心素养 利用试卷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1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1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以本为本,因材施策”培养核心素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克勤 发布日期:2023-05-17 16:32:46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为例

□石台县六都中心学校  周克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数学学科教学要以本为本,深入分析教材结构,把握教材知识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以及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分布意图,确定适合教材特点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因材施策。这样,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有了具体的抓手,教学也就有了成效。
  一、以本为本,确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视角下的学习任务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为例,9加几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进位加法,由于9在一位数中最接近10,所以在本课时教学任务中安排学生学习“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8、7、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
  教材例题展示了9加4的实物情境图:盒中装有9杯鲜奶,盒子外面有4杯,同步出示了“9+4=”,以及计算思维过程的文字和导图。例题的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运用凑十的方法完成计算过程。例题下方文字“你是怎样算的”,旨在让学生说出计算思路,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做一做”中安排了三道习题:第一题是“摆一摆,算一算”,9+5=,9+7=,分别配以图示;第二题是三组9加几凑十法练习的思维过程分步算式;第三题是两组9加几习题,第一组是9分别加上2、4、6、8,第二组是9分别加上3、5、7、9。前两题是凑十法思维过程练习,第三题旨在强化9加几的计算训练,并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练习题一共安排了五道题,第一题是情景图应用题;第二题是9加几乱序强化练习题;第三题是9加几和1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的组合题;第四题是根据情景图写算式;第五题是计算9加几并和已知数比较大小。第一题意在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题是基于9加几计算规律的强化练习;后三题是新旧知识融合性练习。据此,笔者将本课时教学的核心任务确立为“凑十法”和“9加几的规律”的归纳与应用。
  二、因材施策,开展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步是复习旧知。安排两组复习题,一组“10加几”习题,一组“9+1加几”习题,以期唤起学生对相关旧知的记忆,启迪思维,为“凑十法”的教学打下伏笔。
  第二步是“凑十法”教学任务的开展。例1教学时引导学生看图,强调计算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完成计算的同时能够同步进行表述;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后,结合例1,出示三道算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抽象出“凑十法”的意义,然后安排学生运用凑十法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练习题第一题,强化数学应用和数学表达能力训练。
  第三步是“9加几的规律”教学任务的开展。通过“做一做”第三题练习后,安排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出“得数十位数都是‘1’,得数的个位数比9加几中的‘几’少‘1’”的规律,理解“9加几的规律”本质上是“凑十法”的“升级版”,运用这个规律可以使得9加几的计算变得更简便,然后安排学生完成练习题第二题的强化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
  第四步是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和“9加几的规律”,要求口述算式特征、计算规律和算理,进一步强化数学建模意识,进一步强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第五步是新旧知识融合练习。安排学生完成练习题第三至五题,强化知识建构。
  教学设计以本为本,因材施策,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教学资源的分布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分步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流畅,层层递进。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的归纳抽象和演绎推理能力得以充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数学思维过程严谨,数学表达严密,学习活动中,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成效显著,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切实培养和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