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卢贺允:把乡村教育当成人生的幸福旅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亮 李强 徐徐 肖蕾 发布日期:2023-05-17 11:23:08 |
卢贺允,临泉县杨桥镇大闫教学点负责人、小学数学教师。因教学点师资不够,她平时还兼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是大家眼中的“全科教师”。自1999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根乡村教学点,无怨无悔,赢得了学校师生、领导和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好习惯成就好学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学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卢贺允都要立校规,校规是学生自己制订的,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是学校管理特色之一。校规立好了,还需对学生的遵守情况及时评价。于是,卢贺允又制订了《好习惯评价表》,包括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生活习惯等内容。每天一小评,每周一总评,每月一大评,通过日评、周评、月评,及时表彰优秀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些评价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值日班长”“好习惯负责人”各尽其责,互相合作。
“好习惯评价”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升。无论卢贺允在与不在,学生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卢贺允管理学生宽严相济,私下里,学生喜欢叫她“卢妈妈”。学生小化(化名)的母亲患精神病,走失了,父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妹妹靠打零工和街坊四邻接济生活。小化性格内向,成绩不好,很自卑。为了让小化快乐成长,卢贺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生活上接济,学习上辅导,还教他做人,为他申请助学金。现在,小化已经是大一学生了。
学生小刘天不怕地不怕,谁都不放在眼里,专和老师对着干。卢贺允找机会和他谈心,不遗余力地教育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往。渐渐地,小刘喜欢上了这位真诚的老师,把卢贺允当成朋友,慢慢变得友善、温和起来。
用心换心,将心比心。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正因为如此,卢贺允经常对迟到的学生说,“快进来吧,下不为例啊”;对课上尿急的学生说,“快去吧,以后课间想着上厕所啊”。她总是对做错事的学生晓之以理,对不爱学习的学生循循善诱。没有冷言冷语,只有热情帮助;没有如雷咆哮,只有谆谆教诲。
“我要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卢贺允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卢贺允的心目中,让学生快乐成长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和学生拉关系的“绝招儿”就是聊天交流。这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她特别亲切。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家长交流,卢贺允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并且利用它及时发布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动态,让家长知晓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举一动。
在大闫及附近村庄,只要讲起卢贺允爱护学生的故事,学生家长们就滔滔不绝。一位家长说:“卢老师从没对孩子们做过优等生、后进生的分类,比如,班里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她总是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导和鼓励他们,他们都特别听她的话。”另一位家长说:“卢老师很有耐心。她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很少板起脸来批评孩子,而是善于探索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不断的进步中越来越有信心。”
沟通无时间界限
“我的手机24小时为您开机”。这是卢贺允对学生家长的郑重承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学生小敏(化名)的妈妈每天都忙到很晚,电话成了她和老师沟通的主要渠道。有时,小敏的妈妈夜里10时多给卢贺允打电话,一打就是半小时以上。卢贺允从不厌烦,耐心地和家长沟通。“卢老师,有时候想给您打电话,又怕打扰您休息。”一位学生家长说。“没关系,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可以随时为您排忧解难。”卢贺允总是这样回答学生家长。
在卢贺允心里,八小时内外没有界限。无论是上课期间还是假期里,卢贺允都是吃住在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她把自己的时间全部给了学生。在学生家长心中,卢贺允是他们的主心骨,“有困难找卢老师”成了学生家长的共识。卢贺允管理学校有一个妙招: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每年新生入学后,她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实现家校携手共育。
辛勤的耕耘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2019年8月,卢贺允被评为临泉县优秀教师;2021年9月,被评为阜阳市师德标兵,先后多次被评为杨桥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对卢贺允来说,这些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优秀教师,中心学校曾打算把她交流到镇上学校任教。卢贺允坚定地说:“我喜欢大闫教学点,就像喜欢大闫这片淳朴的土地。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善待每个学生、每个同事,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这片土地的温暖。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一辈子乡村教师。这里的学生离不开我,我要在乡村教学点坚守,把乡村教育当成人生的幸福旅程。”
编后语
作为乡村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热爱,热爱教师这个岗位,热爱乡村这群孩子,热爱乡村这块沃土。唯有热爱,才能全心全意地去付出,不计较苦与累,不埋怨难与愁。王艳春和卢贺允两位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心中有爱,途中虽有艰难,亦能一往无前,摘得累累硕果。
□本版稿件由赵亮、李强,本报记者徐徐、肖蕾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