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故事语文的实施策略 治理周边环境 解决校门口拥堵 浅谈开展劳动实践的意义和方法
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1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1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新课标引领下故事语文的实施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茂平 发布日期:2023-05-10 11:46:39

□庐江县希望小学  张茂平

  故事语文是以故事为载体,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成长为目的,倡导语文课堂故事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目的在于改变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听、读、说、演故事中主动学习语文;让故事丰厚学生的认知,沉淀学生的底蕴,养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故事传承文明,延续人类的文化,助力个体发展和民族复兴。
  一、故事语文的实施策略
  (一)借故事激趣,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别致的导入会为阅读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用故事开头,形象生动,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女娲补天》时,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播放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学生异常开心,当音乐和配音响起时,学生都专心致志地盯着大屏幕,连平时调皮的学生也听得无比专注。再如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先播放班级学生事先录制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的视频,用“童话”导入“童话”,用“童话”唤醒“童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说童话故事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以故事导入新课,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借故事启智,打开学生思维空间
  好的故事能清洗心尘,启迪智慧。在课堂中,用一个个带着智慧之光的故事点亮学生的心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时,在学生感悟到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后,教师补充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完后又用多媒体播放曹冲的另一个故事:“孙权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给曹操。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无可奈何。”此时停止播放视频,随机提问:“同学们,如果你回到那个年代,你有什么办法呢?”待学生回答后,继续播放视频,并配以画外音:“曹冲很聪明,他让人制作一面大镜子,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在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接着再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迎“题”而上,想方设法去解决。
用故事引发学生思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发他们在思中找法,探中寻智,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充盈他们的思想。
  (三)借故事“调味”,促进学生有效听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中容易走神。此时,教师就要借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释放他们的活力,促使他们参与思考和课堂活动。可借用一些情节生动、浅显易懂的故事进行“调味”,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地使学生“神回课堂”,还能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针对课堂上学生记笔记书写不认真的情况,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怀素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水当墨研习书法;欧阳询在索靖写的一块石碑前待了三天三夜,直到将索靖的笔法融会贯通才罢休……
  (四)借故事促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最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后,教师借用适合的故事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思想情感。如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小英雄雨来》时,补充抗日小英雄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播放的一个个抗日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们”的勇敢、机智,懂得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以故事引路,促进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不仅能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的深处,还能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养。
  (五)借故事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将学生带到故事的天地中去,不是仅仅让他们对语文感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全面地学习语文。一篇课文上完并不意味着结束了,学生课后有没有继续深入思考,有没有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探究,是值得教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课文讲完后,可通过一个个故事进行点拨、引申、拓展。比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故事二则》,分别讲述了蔡桓侯讳疾忌医终食恶果的故事和纪昌持之以恒练习基本功终于大成的故事,不同人物的命运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学完本课后,可拓展名人故事激发学生再度思索,如岳飞精忠报国、廉颇负荆请罪、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等。一个个历史名人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学生从中学会了明是非、辨忠奸、知良莠……
  (六)借故事立志,达成语文单元目标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相关联的故事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教师在教学这几篇课文的过程中,引入相关故事,让同学们立爱国志,立长远志,立奉献志,并为之奋斗。尤其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教师可引入周恩来捍卫国家尊严的外交故事,钟南山先生和众多医生、护士逆行抗疫的故事,等等,故事结束后,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环节中,不仅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七)借故事传“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的能力,教材中的文本不是唯一的凭借,通过文本之外的故事,让学生学会阅读之“法”,在故事中磨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老汉”的人物形象,课堂上先播放关于苏东坡“各个击破读书法”的故事,引导学生每次阅读文本时,只关注一个问题。第一遍关注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放肆;第二遍关注描写人的句子,体会人们面对洪水时内心的恐慌与无助;第三遍关注描写老汉的句子,通过品析老汉的语言、动作感悟老汉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伟大党员形象;第四遍关注“桥”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桥”具有象征意义,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生命桥。学生在品文析句中得“阅读之法”。
  二、故事语文研究成果
  (一)建构教学模式,初探教学理论
  总结出阅读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口语交际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和习作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初步建构了“基于‘互联网+’的故事语文教学理论”,能有效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树立人本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互联网+”的故事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的,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视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运用故事资源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来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三)加强策略研究,丰富教学方法
  总结出七种课堂教学策略:借故事激趣,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借故事启智,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借故事“调味”,促进学生有效听课;借故事促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借故事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借故事立志,达成语文单元目标;借故事传“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为教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创新思维的窗户,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方法。
  (四)激发主观能动,培养核心素养
  借助互联网进行语文学习、互动交流、技能培养,是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才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树立学习自信。只有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落实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打通学科壁垒,贯通学段教学
  利用故事资源重构课堂新样态,横向打通学科壁垒,强化故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纵向打通学段,贯通小学学习生活,实现持续和深度学习。同时改变传统纸质作业形式,在听说、读写、思辨中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目标。
  故事能抚慰人心,助人得“法”,激人奋进,促人立志,启人生智。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学会用故事去调味课堂、润泽课堂、成就课堂、超越课堂,让故事与信息技术承载更多的责任与使命,让更多富有营养的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的精神,提升孩子的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培根铸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