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联系服务青年之基
0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1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5月06日  星期六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11期  下一期
夯实联系服务青年之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华 发布日期:2023-05-06 16:20:04

——五年来安徽共青团提升“组织力”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青团来说,建设什么样的青年组织、怎样建设青年组织是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共青团生来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初心不忘本,是共青团接续奋斗的政治立场,建好组织、管好组织,积极发挥组织职能,广泛凝聚青春力量是形成共青团磅礴战斗力的基础和源泉。

  五年来,安徽共青团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夯实团的基层基础,不断推动组织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组织覆盖持续扩大,团组织增幅83.5%,非公企业团组织增幅200%,社会组织建团数量提前完成共青团中央翻一番要求。深入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6个试点县(区)获评全国优秀等次。在全团率先建立县级团委常态化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工作机制。完善“一专一站两联”建设,16个团市委全部建立专委会,团代表联络站实现县域全覆盖……
  玉汝于成千帆过,春风化雨百炼钢。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依靠的是严谨高效的组织、实心实干的基层、坚定有为的团干部、敢为先锋的团员。

深化改革 激活动能

  五年来,安徽共青团组织实施“团青组织聚力行动”,深入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真抓见实效。“虽然一直扎根基层,但是能够成为团区委挂职副书记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2018年,汤恒云因为改革契机,成为团宣城市宣州区委挂职副书记。汤恒云表示,自己不仅是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受益者。“挂职团干部来自基层、企业等各条战线,与普通青年距离更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实践引导、激励青年奋进,帮助青年向上向善”。 
  在各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省市县三级团组织共同努力,安徽省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纳入党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截至2023年3月,全省16个市、89个县(区)确定将县域改革纳入同级党委深化改革2023年工作要点;99个县(区)成立了以县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团的工作骨干力量明显增强。全省104个县(区)中,82个县(区)团委编制内工作力量配备率达到100%;23个县(区)团委成立青少年工作专业化机构,增加工作力量89人;36个县(区)团委成立直属事业单位,增加编制141名。团的各项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全省104个县(区)全部建立县级团委书记常态化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工作机制;16个市全部建立对县级团委班子工作考核以及向县级党委反馈机制;85个县(区)建立党建带团(队)建“四个纳入”机制。县(区)全部成立教育团工委,93个县(区)团委负责人进入同级教育工委或党委教育领导小组;104个县(区)全部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团的社会化动员能力有效提升。全省54个专委会、104个团代表联络站进一步彰显政治功能,赋能基层,形成合力;全省各乡镇(街道)建立青年之家实体平台2265个、覆盖率100%。县级团委主导、联系的青年社团由改革前786个增至1474个,增幅87.5%。深化共青团改革氛围更加浓厚。市县两级团委一体化推进改革,各县(区)推荐报送改革案例43篇、改革动态1130余条,累计出台改革相关制度性文件650余个。改革以来,“皖青先锋”公众号“县域改革”专栏发布改革典型案例35篇,宣传报道改革动态528篇。“团建头条”先后11次发布安徽省县域改革工作信息,团省委、宿松县、临泉县先后在共青团中央“基层改革沙龙”作典型发言。向共青团中央推荐优秀改革案例18篇,向省委办公厅报送《全省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调研报告》。

非公团建 创新格局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绝非一句空话。加强新兴领域的团建工作,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率,坚持党建带团建,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同时,推动团建促党建,全面深化非公领域团建,安徽共青团开创了非公团建的新格局。
  2020年5月27日,安徽首家便利店行业非公团组织、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的安徽邻几便利店有限公司团委正式成立。
  据悉,邻几便利店有限公司是安徽省便利店行业领导品牌之一,累计开设近400家门店,其中28周岁以下青年职工超过1200人。该公司团委成立后,其下辖的20余个市团总支、各片区团支部、全部门店团小组也正式挂牌成立。同时,该公司依托各门店同步挂牌“青年之家”,以门店“青年之家”为依托,导入共青团资源,打造联谊交友、普法维权、志愿服务等16项服务,利用邻几“青年之家”的布局优势,助力全省商圈楼宇非公团建。
  “便利店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绝大部分都是青年。”团合肥市蜀山区委负责人表示,加快便利店行业团建工作,延伸团的手臂和触角,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工作、推进新时代社会化治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邻几便利店建团是安徽共青团抓非公团建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团安徽省委主动争取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工委支持,努力“以党建带团建、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以非公企业为切入、提升推优入党工作覆盖面”,积极发挥共青团的政治功能。2021年5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全面推进“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的实施意见》,为深化非公领域团建提供政策支撑。截至目前,全省行业系统和非公领域累计建立1.3809万个非公团组织。

团队发展 量减质升

  安徽共青团在大力推进“自上而下”改革的同时,充分激发基层首创精神,把改革实践触角伸入神经末梢,鼓励基层一线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天长市首试“积分制”入团在全团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上半年,团天长市委深入该市41所初高中、职业学校,调研新形势下团员发展工作的瓶颈,听取镇团委、校团委的意见,结合上级团委要求,创新本地团员发展新机制。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当年团员指标数分批入团机制,每年上半年“五四”前后、下半年“十一”前后集中开展团员发展工作。根据入团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和发展现状等,动态调配当年团员发展指标,确保优秀学生积极入团,入团的学生素质过硬。试水“积分制”入团之后,发展程序更严格,档案管理“一人一档”,建立了团籍管理流转线上线下数据库,实现新发展团员信息录入率、准确率、有效率100%。 
  五年来,安徽共青团严格入团标准,加强团员发展调控,积极畅通推优入党、推优入团渠道,全省新发展团员计划数减少58%,团员发展实现量减质升。强化团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创新丰富方式手段。进一步严肃团内纪律,依规稳妥开展违纪违法团员组织处置和纪律处分工作。加强学生团员档案的管理和转接,年度学社衔接率均保持98%以上。
  五年来,安徽共青团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推进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建设,深入推动职称评定“双线晋升”工作,提升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建设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共青团组织力进一步夯实。

活力基层 坚固堡垒

  共青团的活力来自基层,加强基层建设是共青团履行自身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是深化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    
  2023年3月31日,以“汇聚组织活力,展现青年风采”为主题的安徽省高校“活力团支部”“活力社团”在安徽艺术学院举行颁奖典礼。自2022年9月以来,全省2119个团支部和社团参与活动。通过校内选树、校级展示、省级展示等,评选出60个在“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贡献度、改革味、好作风”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高校团支部,35个在“思想引领、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服务、自律互助”等方面成绩优异的高校社团,为进一步推动全省高校基层团支部、学生社团规范建设和活力提升提供样板支撑。
  五年来,安徽共青团致力青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走深走实,组织力战斗力持续增强,功能作用有效发挥。
  2022年5月6日,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116个版的《安徽青年报?庆祝建团100周年特刊》出版发行。《特刊》承载50多位省市党委主要领导的勉励与希望;百余名团干部发表署名文章;16个市、高校、行业、企业共青团亮点特色工作;青年学生写下入团故事;老团干深情讲述共青情结……厚重而惊艳,这是重大节点的重大策划,在全团引发强烈反响。
  安徽青年报社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一份报纸致青春,以百余版面集中展示安徽共青团青春风采全貌,实际上是一次集体大练兵,整个实践是对安徽共青团系统组织力、行动力、执行力的一次大检验,事实雄劲地证明了安徽共青团系统强大的组织力、协调力和号召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大抓基层改革的同时,始终不忘自身建设。五年来,团安徽省委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强化,议事决策机制不断完善,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得到显著增强。
  新征程上,安徽共青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拓展完善工作格局,以共青团组织体系贯通工程为牵动,着力搭建更多开放包容平台,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组织体系,增强政治功能,深化组织改革,为持续提升团的组织力提供坚强支撑和制度保证,为美好安徽建设接续贡献青春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