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职业学校:聚焦立德树人 探索以文化人
16版:安徽中职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1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霍山职业学校:聚焦立德树人 探索以文化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先畏 俞秀兵 发布日期:2023-04-26 10:05:02

□本报通讯员  程先畏  俞秀兵

  10年来,霍山职业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中职学校办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实践,聚焦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坚持文化育人,有效探索学生成长新路径。
把握政治方向 凸显立德树人内在要求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凸显立德树人内在要求,努力培养品德端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最适合的教育”。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坚持“立足地方,对接企业,服务县域经济;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发展理念;站在助推伟大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坚持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聚焦点,把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破除“唯技为重”“技能至上”的观念桎梏。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思想,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来确定学校“面向蓝领,求真自强,德行兼备”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为县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培养各类专业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优化育人队伍 形成立德树人团队合力
  以校党总支及校级班子为龙头,建设一个“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学校领导集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确保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导向;注重培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让教师从精神风貌、人品道德、学识素养、仪态风度等方面都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养成学习习惯。通过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师生时时刻刻感受学校的力量,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觉奋发向上,共同成长进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每年暑期举办教师政治业务专题培训和师德专题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教育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全方位、多层面、深渗透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后勤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等,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形成立德树人团队合力。
丰富课外活动 打造立德树人文化载体
  教育不是简单的训斥与喊叫。中职学校很多学生存在叛逆心理,枯燥的说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以活动为抓手,把教育融于活动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和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理念,从空洞的说教、单调的活动逐步走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课堂逐步深入到课外,从校园逐步渗透到社区、企业,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寄情德智体美,寓教歌舞游乐”。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入和对接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利用课堂教学等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受到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县内迎驾、应流、世林等35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迎驾营销”“五洲新春数控”“长安汽修”“应流航空”等冠名班和新型学徒制“工学一体”班,每年皆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培养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与县内企业合作共建了“霍山职业学校数控加工车间”和“霍山职业学校汽修实训中心”及以石斛为主的十大皖药实习基地。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社团组织为依托,以元旦、五四、国庆等为时间节点开展“文化科技节”“体育艺术节”“技能大赛节”和“读书感恩节”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运动会、文艺汇演、手工制作、电脑制作、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专业技能大赛、实习实训产品展览等多种形式,特别是结合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开展活动,安排每周不少于半天的社团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深入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校园分享”“民俗文化进校园”和学生“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好准备。
弘扬传统文化  彰显立德树人环境功能
  从“迎驾厂”到“高桥湾”,从“职业高中”到“职业中专”,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更名改序、华丽转身。全面完成新校区规划建设任务。自2014年动工至今投资2.4亿元的新校区建设历时8年按规划全部建设完成,目前又征地303亩,正在争取专项债建设“霍山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2015年,经六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学校由“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更名为“霍山职业学校”,正式进入职业中专系列。2020年,协助霍山县政府对老校区进行拆迁,妥善做好100多户在任和退休教师顺利安置搬迁。
  从国家重点到全国示范,从安徽特色到首批合格,办学层次显著提高,办学内涵大幅提升。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经过长达6年的艰苦努力,2018年顺利通过了三部委验收,成为全国千所名校;2020年通过安徽省示范特色学校验收,成为全省80所之一;2021年在省级办学水平质量评估中,被评为首批合格学校(B类)学校。同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26所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学校。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多措并举,使学校发展到现在在校学生数达到2560人。
  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和熏陶作用。新校区环境建设突出弘扬传统文化、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学术文化等,特别是学生实习实训中心,体现出职校的特色,学校的道路广场、功能区域、树木草地等命名充分体现了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
提升综合素养 展示立德树人别样风采
  从理论到实践,从教研到科研,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专业阵地建设稳步加强。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和全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达160多人次,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组织奖;校报《霍山职校》和校刊《匠心》在第四届全国优秀校报校刊评选活动中,双双获得综合金奖、编辑金奖和校内报刊建设特别奖、校内报刊建设校长特别奖,2021年7月全省第八届校报校刊评选表彰大会在学校召开,校刊《匠心》获评十佳校刊,学校荣获“全省校报校刊建设特别荣誉奖”,《匠心》文学社入选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先后有24人次荣获国家级“创新杯”说课及微课大赛奖,有7人在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等获奖,126篇和212篇(件)“三优”作品分别在省级和市级获奖,教学成果奖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8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3个、市级10个,出版教师专著《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概论》,主编出版《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等20多部校本教材;教师发表论文近200篇;多次成功承办市级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和霍山县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学校在国家、省、市学生技能大赛中连年取得好成绩,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有3人荣获国家级三等奖、7人荣获省级一等奖、30多人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行业赛一二三等奖,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从以就业为导向到就业与升学并重,从数量到质量,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狠抓课堂教学,注重技能操作,在对口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大批学生被省内外本专科院校录取。多名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安排到迎驾集团、应流集团、世林集团、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等县内外企业就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有的已成长为岗位能手或技术骨干;多次组织师生参加霍山黄茶节开幕式文艺演出、霍山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等,参加中央电视台《丰收中国》节目录制,由学校师生共同表演的《米斛花开》情景剧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连续播出,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积极与霍山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乡村振兴局、退役军人管理局等合作,全面开展企业新招员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特种作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13类计20个培训工种和专业,每年培训近万人次,技能鉴定达1200人以上。学校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霍山县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全县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