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淮畔职教明珠展新姿
08版:安徽中职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1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淮畔职教明珠展新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韦玉柏 吴阳阳 张玉强 发布日期:2023-04-26 10:45:15

□本报记者  韦玉柏  通讯员  吴阳阳  张玉强


引  言
  千里长淮水,浩荡奔流;巍峨大别山,群峰竞秀。在古老的蓼城霍邱,被誉为“皖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的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在这里播火传薪已近五十个春秋。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源于1957年的五七干校,1975年改建为陈埠中学,1983年宋店中学高中部迁至陈埠中学,两校合并成立霍邱县陈埠职业高级中学,2017年4月6日改为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现有教师329人,其中高级讲师 117人,“双师型”教师142人,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名师工作坊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1个。在校学生5500余人。
  1991年被原国家教委、计委、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1993年、200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两次联合授予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1996年被原国家教委首批认定为“全国重点职业高中”,时为安徽省农村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000年被省劳动厅确定为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000年被评为全国“实践行知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2002年7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联合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18年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2019年通过省级示范特色校十个项目验收;
  2021年被第六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组委会评选为“中国中职50强”;
  2021年9月22日,达安徽省B类中职学校办学标准,现正争创安徽省A类中职学校办学标准。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方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活动成绩优异,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100%,就业率98%。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厂中校”(六安钢厂)、“园中校”(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园);同时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已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农业经济、服务矿业经济“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先后培养了5万多名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积极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是核心目标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中职学校办学特点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践行“三风一训”、传承“陈埠精神”,构建和完善“六爱四自两主线”德育模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行课程思政,推进主题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统一学校标识文化,实现了从校标、校徽、校旗启用到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象征名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化三观教育和文化认同,全体师生应知应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成为共识,塑造了一所国家级中职学校共同的精神家园。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重视加强德育工作队伍,探索分部办学到全面实施学部管理,从班主任“八到位”考勤考核到规范开设德育课,开展学情统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举办班主任论坛等,凝练形成“当好班主任二四六要素”工作理念,班主任已从50多人增加到107人,占到教师队伍1/3,班主任“普教式”管理走上职教科学建班育人之路,安徽省田亚名班主任工作坊已建成完成验收,赵玮玮班主任工作室成为省级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对象,一批批教师成长为业务性、科研型优秀班主任。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积极倡导自主管理、文化育人,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从班团干部到专业部、校级学生会干部,各种自主管理小组到社团组织,学校规范班团组织和学生工作组织,搭建活动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大力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从几个到几十个社团,从几百、上千人次到成千上万人次的活动参与,校园品牌社团大大增加,皖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学校的社团形象代言,受到县域内机关单位和校内外领导、师生的广泛赞誉。以淮河文化为旗帜,从教室、校园,墙壁、展板、橱窗、黑板、电子屏等,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中职特点有机融合,打造陶行知文化、黄炎培文化,举办淮河文化艺术节,创建 “六安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六安市第二届文明校园”、安徽省“绿色学校”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校园,营造了浓郁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以生为本、“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工作到加强学生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入学教育月、新生军训、升旗仪式、晨跑与课间操等,大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从执纪检查到德育评价,从德育课到劳动课、从《班主任工作手册》到《学生管理手册》,压实责任、全面考核,抓细抓实学生管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在籍3000多人到实现在校生5500余人,可持续发展力显著增强,学校 “知识升学、技能就业、品行创业”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荣获各级表彰,培养出全国最美中职生周昊,每年十余人荣获国家中职奖学金。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团委始终着眼和服务于党政大局和学校中心工作,以育人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整体推进构建“一心双环”工作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进一步理顺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关系职责,对团学工作做了一系列深入改革。坚持“高进优出”的队伍建设思想,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团干部队伍中。重建了团校,认真编写了团课课程,让团校真正成为提高青年思想素质、政治意识的主阵地。“班团一体化”建设将班级与团支部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职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以团支部为主导、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积极开展“校园之星”“专业部之星”评选活动;“青年大学习”每期学习人数在全县位居前列,学习率稳居第一,对标定级、学社衔接、团内评议完成率达到100%。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对外志愿服务总数达到1000人次,对校内服务达1000人次,有200名以上志愿者受到市县级各类表彰,深受社会、学校的喜爱、认可和褒奖。


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始终坚持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思路,牢牢抓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面向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深入各类企业,联系联合政府职能部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职业培训模式,创办培训基地,成立培训中心,设立培训服务窗口,建立培训服务网站,开通培训服务热线,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退役士兵就业技能、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种养大户专业技术、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技能提升、农村劳动者就业技能、毕业生创业意识与实习等各类培训,培训规模逐年扩大,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00余期次,培训学员超4万人次,为县域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成立由副校长任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培训工作例会,制订《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编印各类校本教材十余种,做到精准施策、高效培训。学校根据培训工作需要,建立了一支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石英尧,安徽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研究员王德正,安徽省寿西湖农场高级农艺师王忠红,安徽省科技学院教授陈会良,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江河,舒城电商产业园经理钱进,安徽乐民米业有限公司总监田齐冉,安徽拾穗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韩东栋,阿里巴巴淘宝霍邱办事处讲师刘琴、沈阳,霍邱县农业农村局郭永生、李进村、邓培林、姜中山、尹维松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相关专家、技术骨干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涵盖农业、加工制造、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电商服务等产业,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高质量。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培训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成果显著。联合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司法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政府职能部门,探索出“政教结合”“校乡联姻”“项目引领”等培训有效模式;联合企业、农户,探索出“学校+乡村+农户”“学校+公司+农户”等“培训+生产经营”的有效模式;培训过程中,创新了“集中授课和学员自主学习相结合”“专业教师授课与专家视频讲座相结合”“教学内容模块化”“培训网络化教学平台”“课堂讲授辅导+课后任务练习”等教学模式。其中培训成果《中职学校“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弹好乡村振兴进行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开展的各项社会培训工作惠及县域千家万户,有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帮助贫困家庭收入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促进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中级及以上能力水平;成功为安徽开发矿业、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六安钢铁控股集团等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社会培训工作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学校在县内的霍邱工业学校、霍邱师范学校,金寨县职业学校开展的毕业生创业意识培训、实习就业培训等,端正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萌发了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为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指点迷津,学校就业创业率达90%以上,校园培训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单启山老师在三流乡现场讲解稻虾养殖

让产教融合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
  十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开展多元化措施,取得的成绩显著。邀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专家依据学校专业和地方产业特点,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开发校本教材。与满足条件的企业(如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班培养,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学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教学,企业派遣专业技术骨干负责实训教学,并为订单班配置“双班主任”——企业和学校各派一名班主任,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学校在努力不断更新、配置校内实训室设备的同时,积极寻求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合作机会,与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共建了矿山提升机实训室,与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了机器人实训室。还与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安徽省稻香楼宾馆、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安徽省稻香楼宾馆的校企合作成绩突出,先后被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国资委联合授予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十年来,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企业实践、一线调研资源,满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帮助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不仅在生产一线从事实践性学习,更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学校先后与安徽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利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专业教师申请了技术专利。参与技术研发提高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打造高水平工匠之师,使学校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为企业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十年来,由单打独斗,与企业、产业隔离发展,到如今的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学校的发展也取得重大进步。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等制订,到教学的实施都有企业行业产业参与,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师走进生产线,企业技术骨干走进学校实训室和教室,这种产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直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活力,助力了企业的发展,使得办学更具有吸引力。十年来共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为地方企业发展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比如安徽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稻香楼宾馆、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给予毕业生和实习生高度评价,用人满意度达90%以上。同时学校积极为地方企业培训技术员工,十年来累计培训企业员工达5000余人次,比如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安徽德普照明有限公司、六安钢铁控股集团等多家企业在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得到当地企业和政府的一致好评,并被霍邱县人社局授予“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与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机器人实训室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第一要素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后制订了《青年教师成长13579方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党员骨干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活动方案》《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制度方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上好一节课”大讨论活动,凝练“上好一节课 135 要素”,推动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总结“当好班主任 246 要素”,形成敬业爱生、严谨善导的良好教风。 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坊)、正高级职称教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的示范引领作用,吸纳年轻教师参与团队建设。学校为教师成长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学历提升、企业短期技术培训,每年外出举办班主任论坛、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交流大会,以及参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等,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强化专业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辅导,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高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十年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329人,专任教师 249 人,正高级讲师1人,双师型教师142人。校长王秀江被评为安徽省首届“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名师,教师王振中被评为安徽省首届“旅游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教师王振中、贾仁宝、来春富、田亚、张守平、牛长青等6人被评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坛之星”,教师牛长青、王正永被评为安徽省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师刘润年、唐书军、刘鹏、王丽获省教师数学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团队,教师来春富、王莹莹、韩玉叶、杜从洋获省教师机电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团队。7位教师被聘为首届大别山职教集团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6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专业带头人和教坛新星。   
  十来年,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教科研氛围浓厚、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依托雨露计划项目载体 搭建校乡合作平台——探索村级信息化培训模式》),省级一等奖2项(《实施非全日制学历教育 培养农村经济发展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9项,获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一二三等奖共8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立项结项6项,其中2019年省级课题基于SPOC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已结题;20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校企合作的掣肘因素及保障机制研究》已结题;2020年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子课题《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建设的实践性研究》已结题;20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2020年子(分)课题中央统战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实践《创新职教服务机制  精准“三农”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研究与实践》已结题。300多篇教学管理论文在《职业》《教师》《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师在全省中等职业技能大赛中有50多人次获奖;对口升学二本达线率位居全市前列,“双证书”获得率100%,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6%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

优秀学子是学校最好的名片
  岁月如歌,桃李芳菲。皖西经济技术学校从1975年肇创至今,四十余载风雨兼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如汪世福、张杰森、张大喜、秦富好、李绍奎、程宗玉、刘鹏、吴家胜、徐涛、尹勇、陈业喜、李鹤成、蒋光俊、秦国勇、贾仁国、靳永宝、胡永杰、周成龙、田野、花红、屈黎黎、从光雷、徐胜超、刘庆锋、吴兆影、谢龙云、时德亮、朱真灿、王倩倩、来文娣、王玲等校友,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或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皖西经校人薪火相传,青蓝续接。春晖永在,教泽长存。走近五位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子,一睹他们的风采。
  程宗玉,深圳市名家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合肥、北京、厦门三个分公司负责人及六安名家汇执行董事。
  陈业喜,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主管。2014年3月26日,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一次会员大会暨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授予“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
  蒋光俊,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加“全国水利部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并获得工程测量技师证书。
  李鹤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胸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国学院成员(FACS)。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第十七届明治生命科学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尹勇,霍邱县中华职教社社员、霍邱县科瑞达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劳动模范,六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全校教职员工上下一心、同频共振,成就了“职教娇子”“淮畔明珠”嘉誉。如今,皖西经济技术学校500亩的新校园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创建安徽省A类中职学校正如火如荼。
  对于未来,该校党委书记、校长王秀江说:“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将继续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振奋的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力争将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建设成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