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一路“童”行 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3-04-21 15:40:03 |
编者按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以打造“社区青春行动”为契机,围绕基层社区治理的需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将青少年成长与社区治理的需求有机结合,使辖区青少年成为协助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以问需于民为导向服务青少年
“从2021年托管班开始办的时候,孩子就在社区学书法,一直到现在,除了孩子特别感兴趣外,感觉孩子也收获满满。我们平时上班没时间,送到托管班,不仅解决了看护问题,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孙宇泽是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竹西社区“同窗童行”托管班的学生,在书法课堂上学习一段时间后,妈妈发现孩子更有耐心了,写的字比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于是今年托管班的报名信息一发布,孙宇泽的妈妈就马上为孩子报了名。
竹西社区团总支书记焦峰说,竹西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回迁社区,辖区常住居民3145户,1.0064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就有2100余人,占比超20%。如何缓解未成年人假期“看护难”的问题成为社区团总支开展“暖民心”行动的重点工作。
焦峰经过走访调研,梳理社区居民的需求,做成“需求菜单”,2021年,竹西社区暑托班“应需而生”;2022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举办寒暑假托管班成为常态。“现在,我们社区团总支以青春行动为抓手,依托托管服务共同打造保护和服务青少年的社区平台,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直接送到广大青少年身边,让辖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学习玩耍两不误。”焦峰说。
李云龙是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团总支副书记、残协副主席。他说,工作七年间,自己先后从事过共青团、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等工作,尤其是在从事残疾人工作中,从走访的残疾儿童家长和康复机构负责人那里得知残儿除了康复训练,更应同步增强残儿的社会适应力。
于是他不断摸索,统筹社区资源,于2018年组建了一支由团干、家长志愿者、高校志愿者、爱心企业家等参与的包河区常青街道“蜗牛情”志愿服务队,并发起“童享快乐”特殊儿童社会融合项目,为辖区自闭症、唐氏综合症、脑瘫患儿等残儿家庭搭建社会融合平台和机会。
“我们这个项目组织开展过集体生日会、点亮微心愿、残健融合‘亲自然’等出游活动;邀请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专家开展家长微课堂,传播残儿居家康复护理知识或进行残儿陪护人员心理团辅”。李云龙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开展活动51场,惠及残儿798人次,获评了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2020年合肥市青年之家项目大赛优秀项目等,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学生正在认真学习毛笔的握笔方法和姿势
做好“小阵地”解决“大难题”
“为更好地解决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需求问题,打造品质社区,竹西社区努力把青年之家活动阵地建设成孩子们心目中的温馨家园”。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竹西社区青年之家阵地现有活动场所三千余平方米,配有录音室、音乐室、舞蹈室、游戏堡、悦书房·半亩方塘、“同窗童行”托管班课业辅导、墨香社书画班、“逐希”亲子绘本坊、“萌”系学堂(萌绘、萌宠、萌创、萌动、萌俗、萌舞)等个性化公益课程,涵盖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服务内容丰富。
焦峰告诉记者,今年社区托管班将不仅只有寒暑假时段,周一至周五课后托管也正式开班,面向社区青少年免费开放,根据辖区青少年的需求,开设乐高、3D打印、创意美术、体适能、户外实践等课程。
11岁的玥玥与父母住在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每天趴在饭桌上学习,乖巧懂事的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有学习桌和书架。心愿虽小,但对于母亲重残无劳动能力、家庭开销全靠父亲打零工和政府救助勉强维系的她来说,愿望迟迟未能实现。
今年开学前,她住进了焕然一新的房间,脸上满是止不住的欣喜与感动。对于玥玥来说,拥有一张书桌是她一直以来的小梦想,如今有了自己专属的学习生活空间,她说,“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叔叔阿姨们的关爱”。
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常青街道团工委倾力打造的“为爱集废”困境青少年圆梦项目。为了更好地助力辖区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2020年1月,常青街道团工委启动“为爱集废”困境青少年圆梦项目,给予辖区困境青少年心灵抚慰和爱的温暖,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困境青少年的队伍中来,传递温暖、奉献爱心,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困境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该项目每月开展圆梦心愿和居家学习环境改造两项常规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身陷困境的青少年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常青街道团工委书记郑晶晶告诉记者,在“为爱集废”困境青少年圆梦项目里,受助者大多是监护人缺失或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困境青少年、病残少儿、低保家庭学龄阶段的子女等,尽管他们面临的困境各种各样,但他们不约而同用同一种态度对待生活,那就是始终怀揣希望和感恩之心。
“我们这个项目本着‘救急难’的原则,通过对急难特困青少年群体‘一事一议’,量体裁衣开展N项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救助措施。”郑晶晶说。
郑晶晶表示,“筑梦小巢”建成后,常青街道团工委将持续关注救助对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引导他们向上向善发展,逐步实现从“小巢焕新”到“精神焕新”的转变。
学生们在认真地做手工
改造前后的学习环境对比
统筹合力 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同窗童行’托管班个性化课程授课教师均是社会组织邀约的专业教师,志愿者是高校大学生,寒暑假期间是返乡大学生,还能为孩子们辅导课业。”焦峰介绍道。
近年来,竹西社区团总支利用青年之家、“半亩方塘”阅读空间、驻地幼儿园等阵地资源,组织开展特色青少年活动,坚持“志愿+公益”原则,招募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进社会化优质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扩充社区青少年服务功能基础,丰富服务内容。
如何让服务更好地“走”进青少年的心里?焦峰告诉记者,通过社区党组织引领,团组织主导,凝聚组织力量、社会力量、专业力量等,建立校外社区少工委工作机制,成立“红领巾”议事会,让青少年们以他们的眼光给社区治理提意见,问计于青少年,发挥青少年情感纽带作用,带动家长、师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为社区治理添动力。
托管班里快乐学习,“竹小西”心理服务站敞开心扉,“逐希”亲子绘本坊分享交流……至今,竹西社区开展青少年类活动达到一百八十余场次,“同窗童行”托管班已服务青少年两千余人次。
2021年7月,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凌大塘社区被共青团中央纳入全国首批社区青春行动实施范围。他以推进“社区青春行动”工作为抓手,乘势成立了凌大塘社区少工委,与辖区徽州小学联手“红领巾·行走课堂”项目,助力辖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寓教于乐,引导其行知合一,发挥少先队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少先队员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近日,凌大塘社区少工委联合徽州小学、合肥南动车运用所开展“红领巾·行走课堂”铁路安全知识宣讲研学游活动。活动中,合肥南动车运用所义华宣讲团讲师夏先知通过结合不文明乘车、破坏线路的相关卡通插画等抛出问题,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认知回答,在环环相扣的趣味抢答中向学生普及铁路交通的法治观念和铁路交通安全知识。
讲座结束后,凌大塘社区少工委和徽州小学组织学校五十余名优秀少先队员前往合肥南动车运用所,探访城市中心这座神秘的“动车之家”。
“红领巾”们进入动车车厢,直观感受高速列车的舒适体验,并轮流组织大家对动车组机械师进行职业体验,与高铁来一次“亲密接触”,让参加活动的“红领巾”们纷纷感叹中国高铁的魅力。
李云龙表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这群“红领巾”来说,经历就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李云龙说,今年凌大塘社区即将搬家,在新社区的阵地上,他们打造社区青年之家和队室队角,进一步加强与驻地小学的联系,发挥校外少工委作用,开展“红领巾·行走课堂”和成立“凌小邻”少先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焦峰同样表示,未来,竹西社区团总支将持续推进“社区青春行动”工作,让“社区青春行动”成为“双减”下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服务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党政有支持、社会有影响、青年有获得感的社区领域共青团工作品牌,真正让孩子们成长在社区,实践在社区。
学生与家长一起动手植树
少先队员现场感受高铁列车的魅力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