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小”学校 “大”课堂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张辉 发布日期:2023-04-17 15:58:31 |
□黄世凤 张 辉 在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操场的一角,有一块属于同学们的“自留地”——一米麦田,因其第一季所种植物为小麦而得名。谷雨将至,“自留地”里的农作物长势如何?据了解,除了有“一米麦田”,学校还有0.01小池塘、格园、榉园等空间,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空间?又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成长体验?今天就和大家去感受“小”学校里的大风采。
小校园 大变身
“如今的校园和我刚入学的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1)班葛筱菡介绍说,“以前的入校通道,摇身一变成了一条‘躬耕大道’,‘躬耕大道’的另一边还多了颇具文化氛围的‘小豆豆图书馆’‘1950故事馆’,再往里走,这里还多了一个0.01小池塘……”
而这一切归功于学校来了一位“魔法”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校园空间面积持续做加法。“临二小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学,占地只有11.6亩,因处在市中心,一直被定格在有限的空间里。我特别希望自己会一些‘魔法’,把我们的校园变得‘大’一些。我们坚信学校的空间可以小,但给同学们的舞台不能小。”在问及为什么要打造这些空间时校长丁元春这样说。
于是,楼顶就有了空中农场——格园(取“格物致知”之“格”),操场一角荒废的沙坑也变为了 “一米麦田”,校园每个角落都安置了“鸟巢图书馆”,就连原来的花坛,曾经同学们游玩的禁区,如今也成为同学们自由展示的舞台——榉园(因由一棵榉树、一块石头和一个大平台构成而得名),每一次微小的改进,总能让同学们感到惊奇,有同学欢呼:“原来我们的学校真的可以变‘大’。”
小空间 大能量
其实,特色空间带来的不止是校园环境的提升,同学们在这些空间忙碌的身影,更让这所老校重新焕发了活力。
每周五放学,三(2)班的同学们就会准时出现在“一米麦田”里,作为1号地块的承包者,从播种到麦子发芽、长叶,到现在郁郁葱葱,同学们见证了麦田的每一次变化,也潜移默化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在这里,老师教会我们如何种植、呵护麦子,看着小小的种子在风雨里、阳光下破土而出,我也想像麦子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三(2)班尹婉祺说道。
而这也是学校精心打造这些成长空间的最终目标,“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劳作过程中,能够用心灵感受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丁校长还介绍说,“科学、习作、音乐、美术……只要学习有需要,我们希望所有学科都可以与这些空间真实联结。所以,‘一米麦田’,不只是块田地,‘格园’不只是一个农场,更是同学们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地方。”
只有“小”学校,没有“小”教育,学校的空间可以小,但临二小给同学们的课堂一点也不“小”。在这里,同学们或劳动,或阅读,或习作,或画画,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三(3)班 朱安琪:去年11月,我们班如愿终于成了2号地块的小主人,地方虽小,却是我们心中重要的活动天地。同学们不仅在里面种菜,还在里面写生、写诗、写观察日记,记录美好的时刻,在小而美的校园里不断攀登,让我很快乐。
四(5)班 高伟庭:学校的“0.01小池塘”,背后有几座假山,山中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清泉,十分精致,下课时,同学们经常跑过来,讨论着这里的一水一石,小鱼塘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四(4)班 姜浩冉:说起临二小,它是一所神奇的学校,虽地方小,但是里面的东西可不少,特别是格园,每次去都会被里面的瓜果蔬菜吸引,一次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农民伯伯的不易。
五(1)班 周煜兴:不久前,学校举办了一次作文比赛,是以0.01小池塘展开想象,于是我根据我平时的仔细观察,运用所学,临场发挥,洋洋洒洒写下一篇作文,还获得了高年级组特等奖呢!
格园里的快乐农夫 榉园的前世今生
丁校长和同学们
在麦田朗诵的同学们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