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214首诗送去毕业祝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陈玥羽 发布日期:2023-04-14 15:00:32 |
“诗意”辅导员 刘熠 214首诗送去毕业祝福
![]() “大漠飞雁逐人烟,故人一别须经年。吹尽黄沙学张骞,安然成长是康倩”。这是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届毕业生王康倩去年毕业前夕收到的祝福,“能看得出来,辅导员很用心写的这首诗,字字句句都是对我参与西部计划支教的支持和鼓励”。
王康倩口中的辅导员就是被该院学生笑称为“诗意满满”的刘熠。2018级214名学生是他从事辅导员工作带的第一届学生,倾注了他所有的感情。去年毕业前夕,喜欢文学的他更是用214首寄语诗,为毕业生们送上最后的祝福,一字一句尽是一位师者对爱生的不舍和更长远的期待。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熠,对文学育人的作用深有感触,在自己大学最迷茫的时期,被陈文忠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流浪”一词深深触动,继而慢慢找准大学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可以说,我是文学育人的见证者、受益者,所以当我踏上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后,就特别希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思想教育中去”。刘熠说,文以载道,诗以化人,真正的教育是感化人心,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起向未来的共同成长,而文学刚好具备这样的“唤醒力量”。
在平时的学生思想工作中,刘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学生相处,用“清静有为万事成”“合群并孤独着”这样的话语和学生相互勉励。处理问题时擅长引经据典,用古人的大智慧巧妙化解学生们的小疑惑、小矛盾,这种春风化雨的育人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一度被学生们称为“诗意”辅导员。随着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面临毕业倒计时,心思细腻的刘熠萌发了为毕业生书写祝福诗的念头,并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准备。
朴实善良的王康倩在大学期间主动报名西部计划,巾帼女子有“出使燕然”之志,这让刘熠既惊又喜,为她写下文中开头的那首诗,表以自豪之情,祝愿王康倩一切平安。
“天涯海角传笑脸,创新抗疫克时艰。姹紫嫣红响琼殿,一苇以渡到彼岸”。这是刘熠为学生杨婕作的一首诗。杨婕是来自海南省的学生,从入学整理档案时,刘熠就对她印象深刻,他说:“杨婕总是扬着一张笑脸,创作海报参加抗疫宣传工作,还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正能量。”为此,他把这位海南姑娘的事迹浓缩到这首诗里,短短28字之中满是温暖的回忆。
翻开这214首寄语诗,每一首都是“独一无二”的。刘熠用慧眼体察,用细心捕捉,把四年的点滴相处融入其中。“‘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这些寄语像是小孩子和前辈牙牙学语,可能算不上诗句,主要是表达离别的情谊”。刘熠笑着说,在他看来,每一位关爱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诗意”,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届毕业生吴晓帆回忆道,自己在收到诗词时,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在我看来,刘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和陪伴者,见证着我们大学四年的成长蜕变。感谢刘老师对我们青春的独家‘赞助’,我们会永远留存这些诗篇”。
“看着孩子们远道而来,又目送他们奔赴四方,我时常感觉我是一位邮差,把学生接来,再把他们送到远方”。刘熠感慨道,辅导员身份于自己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既是教育也是学习,看着自己带过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那一份诗意奔赴四方,有了更好的前程,他很是欣慰与满足。未来,自己还将携手更多的学生共同谱写新诗意。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