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郜雨云:当好钱湾村的“当家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郑宇 发布日期:2023-03-31 14:37:42 |
“行,没问题,具体要求你在微信上发给我”。3月27日上午,记者联系上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钱湾村党总支书记郜雨云时,她正忙着跟区里的考核小组介绍村里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第一季度)的开展情况,电话里听明记者来意后,干练地解释并给出解决办法。四个小时后,忙里得闲的她才接受了采访。思路清晰、做事果断,是她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2009年,铜陵市实施共青团改革,要求配齐基层团干部。同年刚走出校门的郜雨云在父母的劝说下,报考了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岗位。“我是土生土长的钱湾村人,本身对这里就很有感情,加上父母看我一个女孩子,希望我离家近一点,所以就去试试了,没想到这一试开始了我和共青团的缘分。”郜雨云说,当时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身边很多人都曾疑惑过:“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去大城市闯闯,留在这农村里能有啥出路?”直到在一次座谈会上,时任团省委书记王宏看到其年轻的面孔,连声说道:“留下来好,现在的农村正是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一席话坚定了郜雨云扎根乡村的信念。
为了快速投入到岗位中去,郜雨云开始留心村里的人和事,之前当聊天听到的信息都要从脑子里过滤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是自己能够为大家做的。“当时我们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很多路没有修,水泥路、路灯更是没有,生活污水排得到处都是,说是脏乱差一点不夸张”。郜雨云说,适逢2011年全区开展环境连片整治,她开始带着村里的青少年们入户宣传,挨家挨户地宣讲环境整治的背景和措施,奈何村民们并不理解,认为“这么多年都这么过的,费那个劲折腾个啥”。要强的郜雨云没有放弃,她一边发动村里的青少年成立美丽乡村自愿宣讲小分队,一边带头参与环境治理,改善排污、开展垃圾分类,慢慢地村民们不仅能理解了,也积极参与其中。如今,小分队已经升级成钱湾村“美好乡村”宣讲团了,每月开展宣讲活动,参与群众达500人次。
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全部硬化,绿化工程将村里装扮一新,亮化工程让村里变得更亮堂,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一一配套到位。“现在的钱湾村真正的是宜居的。”电话那头,郜雨云话语里藏着欣慰与自豪。
这期间,郜雨云从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到村文书,再到2021当选村党总支书记,角色不断发生变化,担子也越压越重。为带动钱湾村更好地发展,她还兼任村文化宣传员、科技信息员,全面落实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计划,积极联系市、县培训学校等部门,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各种农村实用技能和计算机知识为重点内容开展讲座并召集本村待岗待业青年积极参加。四年来,累计开办次数11次,参学人数达800人,基本覆盖了全村青年人。
为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郜雨云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培强农业产业等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该村水产养殖业连片成景,年收入增加4万元;村集体流转土地170亩种植粮食作物,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1万元;通过筑巢引凤方式,先后引进铜陵立红家庭农场、铜陵大江苗圃有限公司、铜陵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村里,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产业富村正奏响乡村振兴主题曲。
回想这些年的基层工作经历,郜雨云直言,自己真正体会到了青春最美的颜色是奋斗,青春最美的样子是奉献,青春最美的回忆是村民们遇到“急难愁盼”的事时找我。“每当回想起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有我出的一份力时,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真好”。郜雨云说,正是这份被需要,让自己情愿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郜雨云(左一)在田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
青年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作为年轻村干部就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没有这种精神干不好事;就应该把村里的事当家事做,没有这种情怀干不好事;就应该带头干事敢闯敢拼,没有这种担当干不好事。今后,我将继续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开门第一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心力。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钱湾村党总支书记 郜雨云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郑宇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