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石亚敏:外地媳妇领跑一心村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郑宇 发布日期:2023-03-31 14:37:08 |
“这个外地媳妇不简单,以前才来我们这时,那可是一句话都听不懂。现在你看,带着大家种白姜,给村里修好了路架起了路灯,真是干什么成什么。”在枞阳县汤沟镇一心村,说起村委、乡村振兴专干石亚敏,村民们都伸出大拇指,赞个不停。 2017年初,因为爱情,“90后”石亚敏嫁到了一心村,成了村里的外地媳妇。在家人的建议下,当年4月,她报考了铜陵市扶贫专干招考,并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上岗。“当时,语言不通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个拦路虎,村民们都操着一口枞阳方言,我根本听不懂。”石亚敏回忆道。考虑今后要在村里工作,跟村民们打交道是必修课,石亚敏在家人的指导下一点点学起枞阳话,如今她已经能用枞阳方言跟村民们交流了。
正式上岗后,石亚敏发现真正的难题是一心村的现状:彼时还是贫困村的一心村没有支柱产业,村里基础建设很落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村的多半是老人……“当时我跟自己说,没关系,如果一心村已经很好了,那还要我们来干什么呢?”乐观的石亚敏很快收拾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一边协助扶贫工作队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先后修建了五条宽阔的马路;一边同村两委就发展支柱产业开始了大量的走访调研,毕竟要发展经济就离不开产业、离不开项目。
“大家都知道,我们铜陵的特产白姜在全国都有名,口碑很好,那我们就想,能不能在一心村也种植白姜”。石亚敏说,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后多次前往白姜核心产区调研、学习,并在一心村进行三次种植试验。“试验很成功,说明我们一心村的土壤、气候都是适合种植白姜的”。就这样,2018年3月,白姜产业在村里逐渐生根。这期间,为了更好地指导村民种植,原本学习模具设计专业的石亚敏学习了农业知识,掌握抗病、抗灾害等基本种植常识。每日更是早早起床到白姜种植基地安排工人踩梗、种植、培土、拉防晒网、施肥等。
白姜种植是一个技术活,它怕涝怕旱,日常种植中需进行精心管护,其中的艰辛只有石亚敏自己知晓。在2018年初至10月白姜上市这期间的200多个日日夜夜,石亚敏除了要应对繁杂的各项业务工作,还要挤出大量的时间来管护一心村的白姜种植。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的努力,白姜试种很成功,当年村收入2万元,带动周边脱贫户务工增收约10万元。至今过去5年了,一心村白姜种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每年经济效益都在提高。伴随着知名度的打开,一心村白姜成了各大电商的抢手产品。
产业起来了,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让村里聚来了更多人气,越来越多的青年留村就业,大家齐心谋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肉眼可见地好起来:马路越修越宽敞,健身设施越来越多,新建的1000多米沟渠更是让防洪抗涝多了一层保障。
2021年年初,一心村顺利“摘帽”,进入了乡村振兴新阶段。作为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乡村振兴专干,石亚敏除了负责青年工作,还负责计生、妇联等工作。作为乡村妇女的娘家人,她努力为乡村妇女服务,定期带领乡村妇女学习,通过举办养殖、种植、普法培训等,大幅提高了乡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热情;以每年“三八”节为契机,大力宣传妇女先进典型,召开座谈会,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十佳文明户等典型,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文明新风。“能和一心村一起慢慢变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石亚敏笑着说。
青年说
从之前的脱贫攻坚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我在这个岗位上任职七年了,回首这七年的历程,我完成了由大学生向基层工作人员的角色蜕变,其间经历过苦楚,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回首往事心潮澎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如今的一心村,路更长更宽,灯更多更亮,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生活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村中指导,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我相信一心村一定会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一马当先。
——枞阳县汤沟镇一心村乡村振兴专干 石亚敏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