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宁国市:青春的花朵开遍希望的田野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3-03-31 14:40:40 |
□本报记者 谢婷婷 “路虽难,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春茶上市,胡慧玲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光景。2013年返乡创业至今,整整10个年头过去了,胡慧玲种了茶、养了鸡,做过乡村旅游以及自然教育,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播撒在了宁国市的沃土上。前不久,新建的茶厂开业,她调侃说这次算是扬帆再起航,在希望的田野里将根扎得更深了。
近年来,团宁国市委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战场,深入开展“青春建功 乡村振兴”行动,以思想领航让青年精神“强”起来;抓主责主业让青年干劲“足”起来,创新创效让青年事业“兴”起来,抓住服务、凝聚、培养青年的根本任务,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让青春璀璨的花朵开遍希望的田野。
返乡创业逐梦沃土
早在2007年,胡慧玲的父母就在宁国市宁墩镇南阳村开山种植茶叶,主要以贩卖鲜叶为主。2011年大学毕业,恋家的胡慧玲返乡就业,在一家农产品公司“朝九晚五”。2013年茶季,正当父母为了茶叶销路一筹莫展的时候,胡慧玲毅然辞职回家。她在茶山旁搭建起了简易的加工作坊,借钱买来二手加工设备,开始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并于当年年底创办了宁国市绿园家庭农场,成了新农人。
怎么把茶叶卖出去?胡慧玲第一次走进茶叶批发市场,跟外地的茶贩讨价还价,就遭到市场恶意压价。“年轻人就要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拓展思路”。回去后,胡慧玲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选择转战“云端”,通过电商平台将大山里的优质茶叶销售到更远更大的市场。很快,她通过网店将茶叶批发给各地茶商,靠口碑一点点积累起客户,茶叶订单供不应求。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她开始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有机茶叶、养殖土鸡土鸭等,并将优质农特产品推挂到网上销售。
前几年的新冠疫情给乡村发展按下了“暂停键”。除了茶叶线上销售外,胡慧玲几乎中断了其他所有乡村创业的项目。好在一切都在这个崭新的春天重新开始,农场的研学游等项目陆续复苏。畅想未来,胡慧玲信心十足、干劲满满。
“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坚信做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2016年8月,金超、金帅两兄弟携手返乡创业,从传统的皖南土鸡养殖,到创立“鸡兄蛋弟”品牌开启新零售模式,再到尝试农旅结合带动更多青年创业就业,兄弟俩扎根宁国市霞西镇的农场干得热火朝天。经历过2016年的“禽流感”,也挺过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再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曾阻挡他们的脚步。
近年来,该农场从生产源头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开设自主品牌门店并开放加盟,现有“鸡兄蛋弟”门店六家,分布于我省宣城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在乡村创业的过程中,兄弟俩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于是开始带动周边农户加入规模化养殖,并嵌入农户优质农产品的代销与代宣传,以降低农户的运营成本,帮助农户创收。为了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安全、健康,门店创新“生鲜农品+农品餐饮”相融合的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专属化的服务。
最近,兄弟俩在忙着整合供应链、建仓储以及推广招商加盟。谈及他们践行新农人的情怀与责任,兄弟俩说,“我们希望挖掘山林田间的优质农产品,让最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
采访中,胡慧玲和金超、金帅两兄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共青团组织在他们创业道路上给予的关心与帮助,尤其在创业初期帮助他们整合资源、培训指导、宣传推广等,坚定了他们逐梦乡村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团市委走到乡村青年身边,推进“青春建功 乡村振兴”行动,评选“宁国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拍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片,激励新青年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胡慧玲在茶山采茶
青春实践描绘未来
去年暑假,淮南师范学院202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毛欣茹报名参加了团宁国市委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回到了家乡宁国市仙霞镇,成了镇卫生健康员。恰逢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毛欣茹一边走村入户宣讲卫生健康及疫情防控知识,一边督促村民接受疫苗接种、进行核酸检测,面对村民的疑问和不解,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
“早晨临上班,我到了镇政府发现好多人没有来,心里还有些纳闷。直到中午,看到大家头戴草帽、汗流浃背地回来,才知道他们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到村里开展文明创建去了”。为了照顾新来实践的大学生,镇里一些脏活、累活常常不安排毛欣茹参加,“那我就留下来做好后勤保障”。实践过程中,她和镇村干部一起冲锋疫情防控一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关爱困境青少年、帮扶经济困难家庭等。
采访中,毛欣茹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外地读书,回家的机会屈指可数,但每次返乡都能看到令人欣喜的变化,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仙霞镇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她看来,这一切取决于那些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人,是他们立足岗位发光发热,描绘出了小山村的崭新未来。“以后有机会,我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毛欣茹说。
无独有偶。去年暑假,返乡实践的还有就读南京财经大学2020级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程梦佳。在宁国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她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亲身参与诉前调解、小额速裁、文书制作与核对等工作。实践期间,一起通过“云上调解”追回数名农民工薪酬的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名农民工多次向公司催要薪酬没有结果,无奈只能选择到法院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承办法官了解案件事实经过后,认为采取调解方式更有利于解决农民工报酬追索难、效率低、涉时长等问题”。经过多方协商,该案件通过“云上法庭”调解的方式,最终确定了令各方满意的调解方案。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主动揽事上身,不仅要求知行合一,还要求我们通过改进和创新实践的模式,奉献社会、服务他人”。谈及返乡实践的初衷,程梦佳表示愿意将个人的热情投入乡村振兴实践,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用人单位对青年人才有哪些需求?大学生实践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基层团组织有什么经验做法、问题和困难……1月13日,在团宁国市委召开的2023年大中专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专题座谈会上,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等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社会实践工作的升级转型。
3月2日,该市2023年度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活动启动,按照前期充分调研掌握的诉求,启动仪式后增加了大学生组团参观考察园区、重点企业,以及专场招聘会的内容。同期,该市“才汇宣城·共创未来”高校行活动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团市委积极洽谈校地合作项目。
毛欣茹(左)宣传卫生健康知识
小城大爱呵护成长
“每一次来,家里的情况都比上一次好上许多”。3月26日,李方清和志愿者们再次来到家住宁国市中溪镇中溪村的小宇(化名)家回访。自2016年3月与该家庭结对帮扶以来,李方清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这里走访了。“还记得第一次来,志愿者们感到很震惊,穷困潦倒的家庭连吃饭的问题都很难保障”。这一年,原本拮据的家庭由于小宇母亲遭遇车祸、瘫痪在床而雪上加霜,一家三口的生活陷入了一片灰暗。
“当时协会还没有注册,一群社会热心人士通过线上发起、组织、开展敬老、助残、助学等公益活动。”2017年4月,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宁国市爱之助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并开始实施爱心助学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小宇成了协会第一个结对帮扶的学生。2018年,母亲因病离世,父子俩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重拾生活信心。父亲依靠养猪一边还清债务,一边维持生计。
在会长李方清的印象中,小宇读小学时性格内向、羞涩自卑,不爱讲话。志愿者们每次走访都会热情主动地和他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渐渐地打开了他的话匣子,让他变得阳光自信起来。李方清告诉记者,鉴于小宇家庭的生活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此次回访后,协会将不再资助该家庭。“请你们放心,我会努力学习,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结束回访,小宇站在村口挥手和志愿者们告别,脸上洋溢着灿烂而坚定的笑容。
宁国市爱之助协会有个线上信息群,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不断发展壮大至如今的五百余人,志愿服务力量源自该市各行各业。每个周末,协会都会组织志愿者分批前往结对家庭走访,实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截至目前,协会共结对资助6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有多名学生已经完成学业,实现了创业就业。
“最初我们以筹措资金捐款捐物为主,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开始全方位地关注受资助学生的成长,通过关爱心理健康、组织研学活动、号召反哺公益、帮扶困境家庭等形式,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小城大爱。协会成立七年,李方清等志愿者为之倾注了很大的心力,而支撑他们的除了受资助学生向上向善的回馈,还有整个团队“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的专注与团结。
对于爱之助协会来说,团市委不仅是其业务上的指导单位,更是陪伴协会发展的“伙伴”。在协会成立之初,团市委指导其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地开展爱心助学项目,并邀请协会参与共青团组织每年实施的助学项目,为其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宣传推广,助力他们的公益之路越走越远。
爱之助协会走访资助家庭
“青禾”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宁国市港口镇团委书记严水琴最近忙着组织开展“青春有young 助力有我”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深入农场化身茶农,帮着采摘茶叶,缓解茶叶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我们凝心聚力,希望实现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在严水琴看来,乡村振兴要凝聚智慧、汇聚才情、汇聚力量,才能成为一片“沃土”。青年就像“种子”,唯有蓄满力量、满怀冲劲,才能“破土而拔节”。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宁国市 2023 年“乡村振兴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团市委在全市开展2023年“青禾计划”,通过丰富引领凝聚、组织动员、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方式方法,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引导青少年到乡村去,参与乡村改造、农耕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
“我们实施‘青禾计划’,是结合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活力,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激发他们作为城市和乡村‘小主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团市委书记欧阳慧君介绍,今年该市将以“青禾计划”为统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招才引智高校行、选树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搭建青年创业交流平台等,引领更多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乡村、赋能振兴,书写最美的青春。
乡村娃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本版配文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