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契合青年需求谋发展让青年与城市同频共振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汪乐晴 发布日期:2023-03-31 14:33:20 |
对话团弋江区委副书记王月(主持工作) 契合青年需求谋发展让青年与城市同频共振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汪乐晴
过去的这大半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团弋江区委主动作为,先后策划了一系列“青”字号品牌活动,在全区青年中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透过活动看发展,这背后团弋江区委如何破局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如何“下活一盘棋”、如何围绕青年需求去设计活动……一起来听听团弋江区委副书记王月(主持工作)的介绍。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青年发展型”这五个字的?您眼中的青年发展型县域是个什么样的?
王月:在我的理解,“青年发展型”应该是指一个县域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同时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具体地说,青年发展型县域能够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针对青年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为青年缓解后顾之忧,支持青年拼搏奋斗。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青年发展,为青年人提供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契合青年需求的公共服务,为广大青年搭建健康成长和建功立业的平台,实现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记者:作为我省仅有的四个试点县域,弋江共青团拿到“试题”后是如何破题并打开工作局面的?
王月: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城市气质,任何一项政策落地必须建立在一片适合的土壤上,弋江区独有的“两高融合”(“两高”是指高新区与高校)的区位优势和区情特点决定了青年发展型县域适合在这里进行探索。弋江高新区是国家级产业园区,辖内有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等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1.4万名。安徽创新中心设在我们辖区,拥有9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1家省级创新平台。看到这些长处后,我们利用“双创”基地的孵化平台,发挥“两高融合”的资源优势,推动政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为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切入点。
在具体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城市体验、青年服务活动,提高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将大学生存量变为留量,并实现留量变增量。试点以来,团弋江区委作为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工作的协调推进主体,充分发挥好协调联络、协同联动的作用,借助青年联席工作会议制发挥机制效能,推动37家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丰富政策供给,全区上下合力共筑青年发展型县域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记者:目前,你们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涵盖了青年的哪些需求?
王月:我们结合试点要求和弋江特色,打造了“青聚弋江”“弋路护青”等7个青字品牌,明确39项重点项目任务,着力解决青年在就业、创业、教育、住房、交友等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实施“青聚弋江”计划,构建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环境。创新开展了“扬弋风采?城市宝藏推荐官”等活动,增强青年对弋江的发展认同、城市认同。实施“青锐蓄力”计划,推动高校人才资源与区域智力需求无缝对接。联合属地高校开展“星汇弋江?返乡大学生”主题调研等特色活动,推进校地合作蓬勃发展。实施“青享弋居”计划,着力解决青年群体住房问题。构建“青语弋江”活动矩阵,为青年融入城市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青年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打造“青心护航”成长品牌,实施“弋路护青”计划,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我们关注弋江青年实际发展需求和兴趣偏好,引入新的理念和元素,结合弋江实际,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设计出更加贴近青年人的活动和项目,沉浸式、互动式感知弋江,增强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记者:距离试点工作“交卷”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下一步,你们有什么样的打算?还将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
王月: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不是荣誉表彰,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试点本身不是目的,相反对未来我们如何服务青年、凝聚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打造青年人喜欢的城市、青年人想要生活的城市、青年人适合发展的城市,弋江还有很多路径值得探索。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围绕“青聚弋江”等青字品牌,形成一批品牌化成果;继续加强共青团与相关成员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推动已有的政策落地落实;完善“培养阵地+对接平台+人才服务”的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切实发挥高校人才联盟的最大阈值。利用好“弋江区社区治理学院”平台资源,鼓励更多青年将自身成长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让广大青年在弋江搭建的舞台中逐梦,为弋江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