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建设” 打造青年社会组织“服务链”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9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97期  下一期
聚焦“四个建设” 打造青年社会组织“服务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曹学海 发布日期:2023-03-24 10:02:03

  编前语  青年社会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让团属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共青团“强基固本”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团怀远县委积极整合青年社会组织资源,通过聚焦“四个建设”打造多元主体齐参与的青年社会组织“服务链”,使怀远县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成为群团组织的“二传手”“ 三传手”“四传手”,成为党联系青年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聚焦思想建设 强化引领力
  “感谢共青团给我提供这样一个能够和全省广大优秀返乡大学生创业者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培训期间确实受益匪浅,让我对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让我坚定了扎根家乡、为咱怀远经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这是2022年9月,怀远县青年徽商商会政策服务部副部长郭奇在团县委的推荐下参加2022年安徽省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暨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培训班后的一番心得。
  这次培训进一步厚植了他的“三农”情怀,增强了返乡创新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返乡创业青年,同时是怀远青年社会组织的一分子,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要和团县委多沟通交流,多争取干事创业的资源和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知识储备,努力在自己的家乡闯出一片新天地”,郭奇说。
  近年来,团县委始终把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任务,多措并举开展理论培训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上下足功夫,为党培养和输送一批具有忠诚政治品格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
  为了持续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思想引领教育培训,做好“千联万聚常引”工作,团县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累计摸排并挖掘135名新兴领域青年人才,并建档立卡、设立联系台账。一方面将“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向青年社会组织推进,组织集中观看建团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实况,推进新兴领域青年“青年大学习宣讲交流”进基层;另一方面专门针对青年社会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青社学堂等专题学习会。
  “现在呢,我们也扩大了社会领域青年和组织在‘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等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中的表彰比例,选拔输送二十余名优秀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成为县团代表、市县青联委员、省青创协会员等。同时推选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参加省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怀远县团队干部培训班等,着力锻造一批社会组织领域青年政治骨干。”团县委书记陈晓旭说。
怀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召开成立大会

聚焦体系建设 强化组织力
  去年1月4日,怀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拿到了社会团体法人证书,这是一家由团县委直接主管的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从召开成立大会到在民政局“领证”,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背后无不浸透着团县委全体工作人员和协会青年志愿者们的汗水,这既是共青团速度、也是怀远青年速度。
  团县委把青年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为党育人、为党聚人的战略依托,对县域内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和工作发挥主导作用,在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骨干力量、资源保障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举措。
通过建立规范化运营的团属青年社会团体,将从前青年志愿服务的“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使得作为共青团主要品牌的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实现了组织化、社会化动员相结合。
  团县委工作人员曹学海告诉记者,为了规范组织管理,团县委有序分类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目前建立团属青年社团九家,成立功能型团支部四个。自县域共青团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挂牌成立怀远县青年社会组织联盟,直接联系社会领域青年1.6685万人。
  与此同时,构建“1+3+N”体系架构,即团县委对3家直接主管的团属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并不断扩大社会组织“朋友圈”,紧密联系并不断扩展以团员青年为主体的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兴趣小组等N家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社团。
  现在,团县委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青年志愿者等为骨干,大力开展社区青春行动的“三社联动”工作格局。通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助学助教、“七彩假期”等活动,激活社会组织“一池春水”,使团的工作在社会领域扎根壮大。
    团县委组织青联委员及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前往希望小屋为少先队员过集体生日

聚焦阵地建设 强化服务力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伴随着清脆的吉他伴奏,怀远县蓝天公益社青年之家传出欢乐的童声合唱,三十余名留守儿童在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正在学习唱歌。
  “在两周的时间内,能用自己专业知识支教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我感到十分高兴与自豪。”来自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孙子悦说。在社会组织青年之家,团县委将奖励激励机制引入其中,发放定制笔记本作为对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奖励,并根据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表现出具活动证明或颁发纪念证书,极大提高双方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为大力加强团属阵地建设,前移服务阵地、前置工作端口,着力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团县委凝聚多方合力倾力建设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基层社会领域团属阵地。
  为此,团县委打造了青年社会组织联盟,总体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高标准建设党团员活动室、阅览室、项目交流室、青年之家等,接待各级单位、社会组织参观指导和交流学习。目前,已有青志协、蓝天公益社、心连心等十余家社会组织参与。
  同时,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入驻青年之家,目前建立“共青团+社会组织”一体化青少年服务平台,打造怀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之家、怀远县蓝天公益社青年之家等特色社会组织青年之家,常态化开展向青年之家报到、红领巾学堂等活动。
  拓展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是团县委一直在着力做的事。目前,已经打造了1个“希望小屋”,命名13个实践基地,指导怀远县微循环公益互助协会在乡村小学挂牌成立4家“微循环书屋”,收集各类课外书籍1万余册;联合市、县青联委员和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到阵地开展“明亮行动”“情暖童心”等各类活动,持续完善阵地建设、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
“守护石榴娃”暑期安全教育专项行动启动仪式

聚焦品牌建设 提升大局贡献度
  “青少年防溺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已经开展七个年头了。今年团县委一共募集了1670块防溺水警示牌,特别感谢团组织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会继续把‘守护石榴娃、助力防溺水’这个青少年品牌项目做深做实做好。”在怀远县2022年“守护石榴娃”暑期安全教育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蓝天救援队防灾减灾处主任陈静思说。
  启动仪式上,团县委与怀远县蓝天救援队签订了《怀远县青少年防溺水教育志愿服务合作协议书》,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开展“蓝色救生圈”公益项目,促进全县青少年防溺水工程向专业化发展。
  2022年6月27日,怀远县“守护石榴娃”暑期安全教育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各乡镇团组织负责人领取防溺水警示牌。该警示牌由团县委联合社会组织共同募集,共1670块,做到全县村(社区)全覆盖。
  陈晓旭表示,团县委作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好内生资源,统筹社会资源,凝心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这两年,我们聚合社会帮扶力量,联合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捐献血浆、爱心送考、净滩行动、疫情防控等活动,青商会、青志协、微循环等社会组织共出动112辆爱心车辆,认领149个微心愿,捐助294块防溺水警示牌,筹措果蔬近40吨、口罩23.4万只等。”陈晓旭说。
  “守护石榴娃”品牌是通过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打造的青少年服务项目,前后募集资金10万余元开展明亮行动、情暖童心等系列活动。
  曹学海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项目打造正是团县委近年来着力在做的一件事。“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围绕共青团主责主业开展‘蓝色救生圈’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项目、‘蓝妹妹’防性侵自护教育项目、‘青妈妈’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等,目前全年开展各类宣讲超155场次,受益青少年超6.6万人次。”
  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心大局,团县委联合蓝天公益社承接共青团中央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打造梅郢社区优秀项目,助力本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以“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为主题,常态化开展“湿地保护”“净滩行动”等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投身环保主战场,荣获“净滩之星”称号。
  “青年社会组织作为青年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现了青年思想活跃、需求旺盛以及潜力无限等特征,是共青团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途径。”陈晓旭指出,“我们要充分引导、培育更多的青年社会团体、青年兴趣小组参与到当地的中心工作中来,创新‘共青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后记
  团县委将持续探索青年社会组织联系培养体系,以县域共青团改革为契机,发挥团的组织覆盖基层一线、团的触手延伸社会前沿、团的温暖传递青年心间的优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青年共识,引导他们不断在岗位建功、创绩争先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乡村振兴、改革攻坚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绚丽篇章。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通讯员曹学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