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一支微光如炬的“红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纪陶然 发布日期:2023-03-13 11:21:11 |
——当涂经贸学校“红烛”志愿服务队侧记 社团名片
当涂经贸学校“红烛”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现有注册教师志愿者102人,学生志愿者1000多人。志愿服务队始终以“立足校园、发挥优势、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倡导和推动爱心助人、奉献社会,是该校进行思想政治和传统美德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该校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有效载体。自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100余场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荣获“马鞍山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当涂县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
据悉,“红烛”志愿服务队是在该校团委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其成员以在校师生为主体,基本任务是引导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发挥党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引导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并在活动中完善自我、淬炼成长。
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志愿服务,校团委还专门制订了《“红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章程》。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都有统一部署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各尽其职,并发挥组织的最大功效,相互配合,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更新志愿者服务网,进行信息登记录入,认真评估总结,继续发扬优点的同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在活动室,志愿服务队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制订当前活动计划;每月出一次《红烛》期刊,并报送到各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已出14期《红烛》及一本《志愿者手册》;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在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网站推出相关报道。
自成立以来,“红烛”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插遍了校园内外,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了“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校园自主管理”志愿服务活动,早起清扫校园各个角落,用餐时间督促学生有序排队,保障了校园的卫生环境和文明氛围。
校园外,志愿服务队利用传统节假日走出校门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与县交管局联合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员”志愿服务活动;与县城管局联合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劝导活动;联合周边社区每月开展“社区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义务导游”志愿服务活动,争当当涂县文旅代言人;成立了文明礼仪宣讲团,走进全县16所初级中学,完成20场宣讲报告;当涂县户外运动节、县桃花旅游节、县运动会、县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活动现场,也处处可见“红烛”的身影。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意义深远的工作。“红烛”志愿服务队引导志愿者在奉献的同时,积极锻炼自我、升华自我、成就自我;通过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一起做有意义的事;通过志愿者的点滴付出,传承雷锋精神,在社会传播爱、传递正能量、增添温暖与文明。
![]() 职业教育宣传活动
![]() 关爱特殊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 为困境青少年开展爱心募捐活动
![]() 重阳节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说
志愿服务是一份珍贵的荣耀
在工作步入正轨之际,各社团的邀请让人应接不暇,教学楼下报名处更是一拥而堵。也就是在那时,我与志愿者联系在了一起。我认为志愿服务应当以爱心为前提。每一位能坚持做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必须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心。在兴趣的基础上奉献爱心是使我们生活充实的最好方式。工作第二年即将结束了,成为志愿者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我的服务时间不长,但每分每秒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服务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志愿者是一份荣耀。第一次在校外活动的地点是大青山。体育向来不行的我被安排在登山组,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不仅仅是体力上,就连精神上都不确定我能否坚持。在临近山顶时,一群游客正要下山看到了我们,一位男士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一位同事自豪地说出了学校名称,并强调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学校的特色,体力早已透支的我看到这一幕感动不已,“红马甲”早已构成比山川更美更绚丽的风景线。
我们身为志愿者,虽然做不出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暖。我们奉献着爱心,感染着他人,在社会上传递着志愿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去”。这句话将照亮我一生的志愿者之路。
□校团委干事 刘新杰
志愿服务经历是一笔精神的财富
两年前,我加入了“红烛”志愿服务队。有人说,志愿服务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参加过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看望留守儿童。我随着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一起给孩子们送礼物,听他们敞开心扉与我分享自己的故事,那一刻我与他们的心是一处的。这些经历都丰富了我的个人阅历,锻炼了我的协调能力,让我明白了作为志愿者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志愿者,我要传承雷锋精神,做更多的志愿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明白自己做的无偿志愿服务,其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用心服务,传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让雷锋精神像阳光一样洒满社会的各个角落。
□2022级物流班学生 张子钰
点评
打造“红烛”品牌 传承雷锋精神
□当涂经贸学校团委书记 纪陶然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始终熠熠生辉,指引着一代代有志青年赓续奋斗、勇毅前行,用青春的笔触描绘着新时代雷锋精神。成立于2016年的“红烛”志愿服务队,用时间和行动交出了一份传承雷锋精神的答卷。
我校学生发扬“螺丝钉”精神,加入“红烛”志愿服务队,拥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凛然担当,更有着与雷锋一样“处处为国家着想”的赤子之心。我校教师坚持以德育人,为学生树立榜样,甘愿做一滴水、一颗钉、一束光,为广大学子们照亮精神文明之路。
一代代经贸学子将无悔的青春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投入到无私的奉献中。正是有了传承与接力,我们的“红烛”志愿服务队才能不断壮大。我们用完善的制度为师生充满奉献的心开辟通道;我们用《红烛》期刊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使优秀的事迹在师生间得以流传;我们结合时代的发展,用当下的媒介平台将雷锋精神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当下,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雷锋精神,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为此事业前赴后继,以时间为坐标,全方位地打造经贸学校“红烛”精神的文化品牌,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纪陶然采写
□配文图片由当涂经贸学校团委提供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