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变身“大法官” 沉浸式普法有实效 鸟线和谐 筑梦家园 “志愿红”让孤寡老人不“孤单”
05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9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9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志愿红”让孤寡老人不“孤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彭永进 发布日期:2023-03-10 12:09:52

  70多岁的孙大爷是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龙河社区的孤寡老人,视力一级残疾,志愿者们来到老人家中经过访谈了解到,孙大爷日常自己做饭,有需要的时候会给干女儿打电话寻求帮助,紧急情况也会寻求邻居的帮助。因眼睛、身体都不太好,孙大爷很少出门,日常沟通比较少,家里的来人也比较少。

  为满足像孙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们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需求,搭建社区资源和邻里交流平台,蚌埠市蚌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王乾以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为基底,以需求为导向,以生活为出发点,从小事切入服务难题,发起了“益粮”参与式社区互助服务项目,用定期的常态化服务促进多元社会力量的参与。
  孙一丹是项目的核心成员,她说,因为这群老人大多比较孤单,渴望被人关注,志愿者们及时对这些老人需求进行评估,制订服务目标和个性化服务清单,社工和志愿者组织服务对象的邻居和低龄老人志愿者们经常到老人家敲门问候、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购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
  “除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我们这个项目还招募了一批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不定期为有精神寂寞的老人开展精神关怀服务、经常陪老人们聊天交流,给他们讲故事、读书读报,持续性的常态化的服务从多方面保证服务对象的安全感,提升服务对象的心理支持。”孙一丹说。
  王乾告诉记者,志愿者们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多方联系,了解服务对象周边邻居的情况,以及所在社区、物业的情况,对服务对象周边的资源进行分析,为服务对象寻求支持,链接了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站每周上门对孙大爷义诊和检查身体状况,多方面解决服务对象的一些紧急情况,提升服务对象在社区的幸福感,
  “这些志愿者们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次贴心的问候,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备感温暖。”孙大爷面带笑容十分满意地说。
  通过社区支持网络和社区照顾模式,“益粮”的志愿者们更好地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志愿者们身兼支持者、陪伴者、资源链接者等多重角色。在服务困境老人中,采用综合性的视角看待孤寡老人的困境,为服务对象意识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氛围。2022年8月,该项目荣获安徽省第六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王乾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着力于“人”的发展难题,将互助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机融合,以社区教育为路径,以社区内部的资源来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 

志愿者上门关爱困境老人
 
  志愿者说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一种过程。通过对“益粮”参与式社区互助服务项目的参与,让我深刻意识到奉献带给我的快乐,让我找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
  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把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当一名志愿者的真谛。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服务社会,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益粮”参与式社区互助服务项目志愿者  孙一丹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通讯员彭永进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