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与时俱进学雷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3-03-10 11:58:50 |
□本报记者 谢婷婷 2006年,当王旭还在马钢当工人的时候,偶然看到杂志上一则助学信息,便开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十多年来,从一个工人到一个创业者再到一个公益人;从一个人做公益,到一群人做公益,再到搭建平台带领许多人一起做公益,王旭的公益道路越走越宽,同行的人也越来越多。“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学雷锋活动也要与时俱进”。十多年的公益道路上,王旭不断激发志愿服务“造血”功能,竖起熠熠生辉的旗帜。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学雷锋活动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分散到规模化组织、从草根发力到社会化运行、从线下到线上等一系列历史性演变。近年来,我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热情、专长、分散的服务时间,通过组织化渠道进行制度性安排,使学雷锋活动沿着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引领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彰显出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持续“造血” 焕发生机
在马鞍山市,提到王旭的名字,志愿者以及公益圈都耳熟能详。他是马鞍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马鞍山红十字公益救援队理事长,包揽了一系列全国、省、市志愿者的荣誉以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奖项。
当工人时,王旭省吃俭用资助两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创业后成立以公司命名的公益基金,举全公司之力做公益,之后搭建马鞍山市公益善食馆、公益超市等多个公益“造血”平台,还设计了如“益起来义卖助学”“弯腰拾起文明”“公共水域公益救生圈投放”“公共场所AED配置”等公益项目,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事业。
“很多年前,大家认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扶老人过马路,捡到东西上交,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十多年来,王旭见证了雷锋精神的历久弥新。“从过去的‘学雷锋、树新风’到现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是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群体的自觉意识,变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采访中,王旭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弯腰拾起文明”活动并非简单地组织一群学生在路边捡垃圾,而是帮助参与学生从小养成不乱丢垃圾的文明习惯。“益起来义卖助学”项目长期筹款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持每年入户回访,不仅是送钱送物,还送去关心和温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必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光靠社会募捐远远不够,只有具备‘造血’功能可以使志愿服务焕发生机,长效运行”。做公益一段时间后,王旭开始觉得个人和企业的力量很有限,没有办法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同时,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参与。
激活自身“造血”功能是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永葆生命力的根本。2016年,他牵头创办了全省首家具有“造血”功能的纯公益素食餐厅,招募了100位爱心股东众筹100万元,按照“永不分红、永不退股、亏损自负、盈利公益”的原则,承诺所有的利润用于慈善公益事业。截至目前,马鞍山市公益善食馆已经迎来近百万名爱心市民前来就餐献爱心,160万元利润全部用于助老助残等项目。公益善食馆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万多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万小时。该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以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创新案例》。2021年,王旭又牵头创办了和州红公益超市、公益餐厅,都是纯公益的项目,为保证盈利的公益性,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市民的质疑、同行的竞争、三年疫情防控的不易等,令王旭创办“造血”式公益项目并非一帆风顺。“不能以公益之名,降低商品、餐品的品质以及服务的标准,必须把公益模式、企业化经营、志愿服务项目结合起来”。王旭说,在引领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上带好头,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在带领群众乡村振兴上见成效,与时俱进学雷锋,才能学得好、学得实。
![]() 王旭在马鞍山市公益善食馆为顾客服务
擦亮“窗口” 扮靓风景
在黄山风景区,有一支由26名女性志愿者组成的“红杜鹃班组”志愿服务队,她们来自新国线黄山风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涵盖了景区换乘安、售、检、询、发等全链条服务岗位,平均年龄32岁,其中不乏“90后”“95后”。
该志愿服务队队长黄利介绍,每年前来黄山风景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黄山,而“红杜鹃班组”作为黄山南大门方向游客必经的第一站,更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2年,该班组自发组织在游客必经处设立志愿服务台,为游客提供温暖而又贴心的“旅游咨询”“健康关爱”“大件行李帮送”“宠物寄存帮联”“困难旅客救助”等服务。迎客松下,一朵朵火红的“杜鹃花”穿梭其间,为黄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旅游窗口的志愿服务队伍,在成立之初对于服务理念该如何定位,我们也曾感到迷茫,信誓旦旦喊出不少口号”。黄利告诉记者,最后班组和志愿服务队统一践行“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积极营造“温馨旅途、真情处处”的换乘环境。在十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中,志愿服务队顺应时代发展的形势、行业理念的变化、游客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真正让雷锋精神在创新中更好地传承。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快速复苏,面对老年游客不善使用智能手机预约门票等,志愿服务队提供专门服务,让雷锋精神在服务窗口开花结果。近年来,该班组荣获“黄山市青年文明号”“黄山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黄山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对于雷锋精神始终心怀敬仰”。在黄山风景区,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服务站、服务台,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迎客松志愿服务队,“90后”北海市场监管所副所长黄睿是其中一员。大学时期,黄睿加入了学校的环保志愿者协会。工作后,结合岗位实际,他参与的志愿服务内容从单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展到了法律援助、秩序维护、网络文明以及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
疫情防控期间,黄睿看到景区青年志愿者不分白天黑夜,不畏苦、不畏难,长期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今年春节假期,他看到志愿者在零下十几度的山顶,不畏严寒提供服务,尽管头发和眉毛上结了厚厚的冰霜,依然用微笑和热情带给游客温暖。“这种不辞劳苦、乐于奉献绝不是嘴上说说,背后需要很多责任和付出”。去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作为黄山风景区的一员,黄睿说自己也是“收信人”,要把回信精神融入到学雷锋的行动中。
谈到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黄睿认为,理念上要从过去单纯地自己做好事,转变成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一起做好事。形式上要更加多元,变被动接受问询为主动用心服务。“新时代,对景区志愿者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学习文明礼仪、讲解术语、医疗急救、心理安抚等各种专业知识,形成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加上大数据和智能化分析的赋能,让服务更精准”。
![]() 迎客松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为游客免费提供开水
青春“接力” 实践育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暑期在歙县开展维修志愿服务的时候,村民们翻山越岭将家里年久失修的家用电器搬到维修现场,对我们寄予期望。当部分电器因为零件缺失而难以维修的时候,村民们也会十分体谅,鼓励我们,不断表达感谢”。今年是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家电维修队成立的第18年。对于维修服务队队长、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杨振之来说,加入这支志愿服务队成了他大学生涯中精彩而珍贵的体验。
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方淼晖介绍,2005年成立至今,家电维修队遵循着“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增强技能,服务师生”的宗旨,本着“普及电子知识,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融合了学院自动化、机械制造、计算机、光信息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志愿者,成立以来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共修理常用家电7500余件,修复率85%以上。
“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应该以学习雷锋为荣,把雷锋精神作为指导我们志愿服务活动的行动准则”。维修服务过程中,杨振之认为从专业实践到综合素养都有提升。“队伍中有学长学姐也有学弟学妹,专业和专长各不相同,但是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为的就是把每一次服务做好。”
作为维修服务队的前任队长,2020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李梦齐虽然已经退出了服务队,但依然持续关注着这支队伍的成长。“这种接力,就是为了让雷锋精神更好地代代传承下去”。李梦齐说,看到学弟学妹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深入骨髓的雷锋精神正是他们前赴后继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动力,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和创新动能。起初,李梦齐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遇到大型电器的维修难题也会畏缩,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淬炼了她以及整个队伍,大家一边锻炼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边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直以来,黄山学院把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从组织方式、活动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升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传承雷锋精神,理解国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当前,学雷锋已经从过去停留在‘做好事’的层面,走向了形式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的新时代”。方淼晖表示,作为高校的基层团干,有义务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探索有效途径、积极创新载体、建立长效机制等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雷锋精神。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下一步,我省共青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引领青年投身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常态化机制,与时俱进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 家电维修队下乡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
□本版配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