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铜陵市“五大行动”打造教育新优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徐小波 发布日期:2023-03-01 10:41:07 |
“叮铃铃”,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教室,有的来到足球场上结伴踢球,有的在乒乓球台前“捉对厮杀”,有的坐在电脑前编写机器人操作程序,有的走进美术、音乐等功能教室学习才艺……开学近一个月,铜陵市中小学校“双减”课后服务课堂有声有色,显得格外热闹。 作为铜陵市加快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学期,该市包括课后服务在内的各项举措全面实施,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扎实推进实施“五大行动”,打造铜陵教育新优势。
![]() 开学第一周,召开“五大行动“专题会议
专题会议全面部署 统一思想出实招
据介绍,2022年铜陵市成功入选我省第一批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一年来,该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全市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同步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与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打造“铜有强师”教育新名片,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切实提升中小学生德育实效,大力做好基础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局里就召开了‘五大行动’工作推进会,市政府副市长出席并讲话,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件事”。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早在2月14日,全市就召开专题会议,市直相关部门、县(区)政府负责人,以及学校代表参加会议。会上,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谷越代表该局就全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分别就本县(区)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铜陵市第十二中学、枞阳县会宫中心学校就本校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参会单位进行交流发言。
据悉,为建设好高质量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铜陵市将从2023年开始,按照质量第一、激励先进、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铜陵市“五育并举”示范校评选工作,通过补短强基、提质升级,评选综合类和特色类“五育并举”示范学校,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五育并举”品牌学校。并设立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优秀县(区)奖,对实施“五大行动”成效显著、“五育并举”示范校创培贡献突出的县(区)进行奖励。
课后服务全面发力 统一行动抓落实
为加快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探索“双减”课后服务和“五大行动”课程融合路径,铜陵市中小学因校制宜,将体育、美育、劳育等课程作为“双减”课后服务课堂必设课程,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艺术才能获或者劳动技能。
在枞阳县会宫中心学校,每天上午大课间,融入黄梅戏曲文化要素的广播体操——“黄梅操”,成为学生们的“最爱”。该校在课后服务课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通过开设黄梅唱腔班、表演班等课后服务,引导学生们了解学习传统戏曲——黄梅戏,创新形式传承国粹,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地处偏远郊区的周潭中心学校通过课后服务特色课堂,探索出一条校园体育项目地域化特色发展之路。该市久负盛名的“东乡武术”成为了学校的一个“招牌”,该校通过组织武术名家编写了“东乡武术”校本课程,建立周潭中心学校“东乡武术”队,成立“东乡武术”学生社团,聘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入校担任武术“教头”等举措,不断放大课后服务课堂吸引力。课后服务“东乡武术”课堂已经成为学生们竞相“追捧”的“金课”,累计参与学习的学生达八百余人,学生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不仅磨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让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传承。
该市铜官区坚持“以武育人,以武化人,以武养正”理念的柳园小学,强化素质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该校体育教师张艳创编《36式太极刀》,并在课后服务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该校创编的节目经层层推荐选拔,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成为我省唯一进入全国总展示武术类节目的学校,让学生们在“双减”课后服务课堂中学到的才艺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
作为“国字号”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铜陵市以推进“双减”为抓手,大力实施课后服务再提升工程,在构建高效基础托管课堂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课后服务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体系。不仅戏曲、武术等特色课程进入到了课后服务课堂,科技创新、劳动教育等课程也深受学生们的青睐,“双减”形势下“五育并举”课后服务阵地越来越牢固。
培育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卓群少年”是该市义安区顺安中心小学的育人目标。该校强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打造特色课后劳动教育课程,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融合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建立“家园、校园、田园、社园”四园联动,以劳育人,以行铸魂,让劳动教育在菁菁校园“生根发芽”。
在铜陵市第十二中学,人形机器人创意编程等科技创新课程成为课后服务重要特色。该校依托课后特色托管服务,整合科技创新教育资源,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在“玩”中提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科技素养,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不仅如此,铜陵市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积极打造灵活化德育课堂,通过统筹校内外德育资源,发挥多方力量,鼓励“五老”“法治副校长”等德育力量进入校园,开展爱国主义、心理健康、生态环保、生命安全等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发挥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场所作用,打造红色教育、思政教育、科技教育等多样实践课堂,让青少年学生在“双减”课后服务课堂中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夯实担当意识,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延时托管服务延伸教育“最后一公里”
快乐足球、趣味阅读、艺术天地、科学世界、建构乐园……进入新学期,在该市铜官区时光街幼儿园,幼儿们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延时托管服务活动。自此,该园“安心托幼,将爱延续”延时托管服务活动正式开始,形式多样、趣味浓厚、寓教于乐的活动成为了幼儿们的“最爱”,也霸屏了家长们的“朋友圈”。
无独有偶,该市郊区铜山镇幼儿园延时服务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开展。该园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绘本阅读、科学探究、艺术活动、劳动实践以及自主游戏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延时服务活动,在解决家长“接娃难”后顾之忧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们的兴趣需求,促进幼儿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该市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全力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全面推进幼儿园延时服务,着力解决家长“接娃难”问题,让“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该市各幼儿园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通过认真摸底、积极宣传,并制订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系统部署推进,从幼儿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发展需求,开展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延时托管服务,让家长们备感贴心、安心、暖心。
据悉,自2022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资金8740万元,新建改扩建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410个,有效缓解城区幼儿就近入园压力。9月底实现无证园“清零”的目标。全市现有幼儿园189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74所,在园幼儿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55.76%和95.66%,有效保障绝大多数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2023年,铜陵市将持续聚焦群众“托育难”问题,全市新建成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普惠托育机构,不少于1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全市新增托位1700个;聚焦“入公办园难”问题,全市新建改扩建8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070个,稳步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聚焦“按时接娃难”问题,坚持公益普惠、自愿参与、安全有序原则,稳步推进延时服务,春季学期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将延时托管服务作为推进“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的实事、好事来抓,促进延时托管服务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延时服务质量再提升。
![]() 延时托管班里的体能课程
![]() 课后服务班里的机器人课程
![]() 延时托管班幼儿观察科学小实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徐小波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