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母亲的圆子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文宁 发布日期:2023-01-19 09:46:24 |
□芜湖 吴文宁 儿时过年,母亲在准备年货时,都要做一些圆子。用她的话来讲,叫“有钱无钱,团团圆圆”,图的就是那份吉利。不过,相比其他的过年菜,圆子还是让我喜欢。它们不但可以做菜,还是解馋的零嘴。可能是小时候穷的缘故,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哪有闲情和条件去做复杂的圆子。所以,快到过年时,我总会问母亲:“今年还继续做圆子不?”
母亲必定笑着说:“今年一定比去年做得更好。”
印象中,母亲最早给我们做的是萝卜圆子。她先把白萝卜洗净,切成丝,放在锅里炒成半生半熟,放进葱姜八角,再加上山芋粉和干辣椒,捣成糊状,然后搓成圆子,放到铁锅上一蒸,几分钟后,满屋子都弥漫了圆子的香气。有时候引得隔壁的孩子都跑来品尝。大家一边吃,一边发出“嘘嘘”“咝咝”的声音,要的就是那个热乎劲和爽辣的味道。寒冬腊月,飞雪盈门的日子里,那确是一种享受。
母亲那时只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在我们“嘘”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帮我们吹;在我们“咝”的时候,她就给我们递水;在我们吞咽的时候,她的腮帮子仿佛也在用劲。直到一笼吃完了,她才想起来,“还有,还有!”再忙不迭地跑到灶房,去蒸下一笼。
说实在的,萝卜圆子并没有什么营养,但母亲做得香糯绵软,嫩滑还有劲道。在那个贫困的年头,喷香的萝卜圆子往桌子上一摆,年味立马就洋溢开来。一家人围着火锅,“嘘嘘”“咝咝”的那个劲,就是一份热闹。
还有一种圆子,叫山粉圆子,安庆人都这么称呼,它的质地其实是山芋淀粉。这种圆子做法比较简单,山芋粉调成糊,锅里起油,倒进去不停翻炒,最后出来像黑黑的煎饼一样的东西。把它切成三角或者四角,就可以做菜了。
不过,这种圆子并不是直接吃的,它要跟红烧鸡或者红烧肉搭配。所以只有等生活条件好了,才有可能在桌面上见到。小时候养的鸡差不多是家里的银行,柴米油盐都要指望它。要是把鸡做成菜,那的确有点奢侈。不过母亲往往能周密安排,每到年底,总会留一两只公鸡等我放寒假。
每当有公鸡烧山粉圆子时,妹妹会说:“哥,沾你的光了。”
母亲却笑着说:“也不全是,要的就是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在一起。”
后来日子好了,圆子开始升级,肉圆子、鱼圆子之类走进寻常百姓家。有一种圆子叫大头圆子,其实是肉沫圆子再经过油炸,我媳妇特别喜欢。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时候,黄酥酥、脆崩崩的。
记得每到过年,我的任务就是给村里家家户户写春联,父亲负责把地里的菜、街上的菜弄回家,母亲则和我媳妇去准备年货,做圆子。婆媳俩一个锅上,一个锅下,一边做活,一边唠嗑,一边品尝。那时,炉火是旺的,圆子是香的,春联是大红的,年味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升腾洋溢。
圆子熟了的时候,母亲会盛在小碗中让我品尝,各种圆子都要尝几个。记得她问得最多的话是“圆子做得好不好”,我一开始以为她问的是圆子的味道;后来才知道,她更在意圆子的形状,圆子不能散,要圆,因为她要的就是那个“团圆”的寓意。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