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合肥师范学院:着眼“就业观”破解“就业难”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吴晓星 发布日期:2023-01-11 15:46:25 |
□本报记者 黄 慧 通 讯 员 吴晓星
“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30年了,疫情这几年确实是就业的‘寒冬’”。教育部首批万名创新创业导师、合肥师范学院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林钢告诉记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不少高校毕业生呈现“缓就业”“懒就业”的态势,就业观教育是破解就业难题的第一步。
在近日结束的第十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合肥师范学院再次荣获一等奖,这是该校连续四届蝉联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此前,该校还因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表彰和激励。在该校教师何晶晶看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进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成效有着密切的联系。
双课堂指导“对症下药”
“填高考志愿时,学校不是自己报的,专业不是自己填的,有的还是被调剂的。”何晶晶告诉记者,“别说是职业生涯规划了,就连专业要学什么、以后对口的行业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
针对中学时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普遍现象,合肥师范学院在大一便向新生开设16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帮助在校生尽早、尽好地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在大三年级面向准毕业生开设32课时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018年以来,累计为270个班级的2.7万余名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授课。在该校,这被称之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课堂”。
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在实习、面试或者初入职场时,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情况,进而退缩,随之而来的就是恐惧就业或者频繁辞职。林钢认为,要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得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尤其是后面两方面内容,更需要校外的专家指导。校外专家以行业精英、大企业HR、专业研究员为主,他们更具备行业经验,更懂得职场是什么,职场要什么,毕业生应该做什么。这些校外专家开设的职业生涯课堂被称之为“第二课堂”。
2018年以来,该校已先后分两批聘请包含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省“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在内的就业创业导师31人,与校内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互为补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求,定期面向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考研、考公、考编、申请教师资格证、应征入伍等培训讲座,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实战化的指导,实现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全覆盖。4年来,已先后开展各类讲座30余场,参与学生达1.7万人次。
“迟到是要扣钱的,但加班不一定有补贴”“你认为公务员稳定轻松,但你可知道行政大楼的灯在晚上格外明亮”……林钢常常把现实中的种种典型问题剥开来给学生分析,打破学生因信息不对称而对职场产生的误解。“在步入职场前有个正确的认知,才会有正确的结业观,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价值。”林钢说。
多渠道拓宽就业路
也曾认为“宇宙的尽头是公考”的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乔丹丹,如今在企业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其实我也没接触过机关单位,只是大家都说公务员稳定,我也跟风复习准备公考。”乔丹丹回忆道,“学校会组织很多用人单位来宣讲、招聘,辅导员动员大家去听一听看一看,我当时看到有大企业招聘就心动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应聘,没想就成功了。”
何晶晶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公务员和教师行业,但过多的盲从势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青春的消耗。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同时,就是要用实打实的岗位让毕业生有更多规划的余地,让他们从岗位的对接中寻找自身价值。
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该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坚持线上和线下、“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以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例,先后走访用人单位103家,开拓岗位1000余个,签约挂牌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60余个。学校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5场,邀请140余家单位来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4800余个就业岗位;开展小型宣讲活动6场,提供34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服务毕业生3000余人次。此外,组织100余名毕业生赴安徽大学参加省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夏季专场招聘会。在做好线下招聘活动的同时,努力拓展线上招聘渠道,开展网络招聘会4场,吸引1200余家单位参与,提供2万余个就业岗位;就业创业工作网宣传各省市线上招聘会20余场,发布就业信息330余条,提供15万余个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性岗位、特定岗位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赴基层就业的浓厚氛围。该校先后有10名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4人考取选调生,19人报名特岗教师,21人报名三支一扶。
毕业生姚焱告诉记者,寝室五个人起初都准备考研,但随着学校提供了多样的就业信息和帮助,最终只有一个人因坚持从教梦想而继续深造,其他人或进入企业,或进入体制内。“毕业后我们还时常联系,大家对各自目前的生活都还挺满意的。现在回头想想,很感谢当初学校老师提供了这么多的资源。”姚焱说。
服务做到毕业生心坎
网投简历注意事项、三方合同陷阱、考研调剂六点嘱咐……在合肥师范学院辅导员陈梦莹的百万粉丝视频号里,分享着毕业生关注的各类话题。她告诉记者,自己专门买了一部手机用来和学生沟通,所有学生的微信她都有,推送职位信息、一对一咨询、注意事项提醒等,在毕业季手机总会响个不停。
陈梦莹的学生王婉(化名)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但梦想着当律师,而自己第一学历是专科,自信心不足。陈梦莹一边鼓励王婉,一边帮她做职业规划:考取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再考从业资格证,毕业后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如今,王婉的梦想成真。
“无论是就业、考公还是考研,我都希望这是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随大流、等等再看的一个结果。”陈梦莹说,“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我就会帮他细化,把职业生涯规划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这样他们就有了往前走的动力和方向。”
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该校还针对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参与率达75%。举办就业促进周和“百日冲刺”系列活动13项。根据毕业生不同需求,邀请校内外导师和专家开展考研、考公、考编、应征入伍等讲座20余场。组织毕业生收看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28场。共有543名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发放考研奖励近11万元。认真做好基层就业项目信息发布和报名等工作,4人考取边疆基层项目,人数再创新高。细致做好毕业生派遣工作,平稳顺利完成2022届5704名毕业生的生源信息确认、报到证打印签发、档案邮寄等工作。
在陈梦莹看来,毕业生主观上的“缓就业”,主要是因为客观上的实际情况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能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量身制订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毕业生将在就业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2022年6月10日,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成钢率队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并与该公司总部工厂总经理师玉龙共同为“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揭牌
2021年11月19日,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成钢,党委副书记、院长方东玲和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等参加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并就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出部署
教育部首批万名创新创业导师、合肥师范学院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林钢开展“赢在大学 未来可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毕业生张娇参加第十五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
记者手记
就业观,实际上是社会的一种整体价值观。当我们在苛责当代大学生“缓就业”“慢就业”时,不妨思考这些观念的来源。“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大多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让他们更强调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表达和公民权利等。他们的父母也鼓励子女追求更加“光鲜”“稳定”的工作。这些互联网的原住民往往易受网络价值观的影响,而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这些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甚至是失真的。
破除陈规陋习、转变就业观念,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全社会积极、具体的行动,让更多的就业人员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创业寻找就业岗位,积极发挥专长,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