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谱写现代美丽固镇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坚持有教无类 立足法治思维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7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7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着力推进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决成 发布日期:2023-01-11 15:36:46

□桐城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决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这为当前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桐城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心怀“国之大者”育新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身就是政治,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一是全面加强“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切实加强对标对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以“党建+”“党员+”为主线,以“131”为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原则(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三项重点(党组织设置、党组织书记和校长配备、会议议事规则和学校章程修订)、打造一个品牌(持之以恒打造“党建引领集团化办学”党建品牌),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在安庆市率先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14个党总支全部实现书记、校长分设。二是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创新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用好用活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家校社政协同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全面推进“五育”融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育并举”行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开展劳动教育,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大力推进全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发展,创建国家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营地。
  二、锚定“市之大计”开新局
  就桐城教育而言,要坚持扎根文都大地办教育,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进军“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发展教育,为现代化新桐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优化教育结构布局。进一步提升格局视野,将国家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体系。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和分布变化的趋势,加大城区等人口密集区域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坚持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规划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布局,在保证每个乡镇一至两所初中格局不变的前提下,稳妥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办学效益。二是提升人才供给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才需求。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共建共享为统领,发展多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扩大“3+2”办学模式,参与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创建安徽省A类标准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技能人才“蓝领振兴”工程,深化产教融合,聚焦本地重点产业需求,建立紧缺人才预警机制、专业重点建设机制,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布局专业点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三是增强教育科研能力。推进实施“三名工程”,进一步完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文都名师”梯次攀升的发展体系,打造一支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教育领军人才。推进骨干梯队培养,构建“一专多能”培养模式,打造全科教师。对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专家等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升教学水平。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到2025年,新增三个名师工作室,培养一个省级教学名师和名师团队。
  三、情系“民之大事”谱新篇
  要把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大对乡村学校支持力度,增强配套服务,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争创安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打响桐城教育品牌。深化拓展城乡教育联合体、集团化办学建设,持续放大“名校+”效应。持续推进“安心托幼”行动,完成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坚持重公益去功利,持续改善教育生态。进一步倡导和落实教育的公益属性,巩固和拓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成果,推进“双减”走深走实,深入挖掘桐城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和校内外教师潜能,发挥社会能工巧匠作用,开展适合学生需求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逐步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三是坚持提质量树形象,持续提升教育品质。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行动,推动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建设一批在省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办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四是坚持守底线保稳定,持续保障教育安全。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突出抓好防溺水和校车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不变初心、不倦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责任所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任重道远的奋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不渝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深刻理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之义和不懈追求;要在新发展格局中谋划教育发展新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立德树人办教育、公平公正办教育,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