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 “皖”若春风 教育点亮山里娃的未来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7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7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教育点亮山里娃的未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3-01-04 11:09:43

 ■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本报记者  谢婷婷
  “过去这一年,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太大了”。春节临近,外出务工的父母回来看到方园进入农村寄宿制教育集团后,不仅学习进步了,生活自理能力也更强了,既欣喜又感动。寒假开启,当广德市柏垫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万筱托着行李离开学校时,心里满是对这所“乡村温馨校园”的依恋与不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我省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开创教育振兴乡村新局面,用教育点亮山里娃的未来。
山里娃也能上好学
  去年10月,本报专题报道《打造农村孩子的乐园 留守儿童的家园——“农村寄宿制集团办学”的歙县经验》曾关注家住歙县小川乡盘苏村的15岁学生方园。之前,他在离家十几里远的小洲中心学校读书,每天上下学十分不便。去年8月底,歙县探索打造集团样板校,研究出台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针对山区九所农村学校按照就近原则组建寄宿制教育集团,方园也因此成了歙县森村教育集团九年级学生。
  一年来,该县很多农村孩子像方园一样进入教育集团总校读书,开启了全新的寄宿制生活。黄山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潘子文介绍,对留守儿童而言,到集团总校“寄读”,主要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因家长外出打工,日常作业无人辅导;二是因家长大包大揽,学生自身习惯养成较差。“农村寄宿制集团办学模式让学生监管难、教育难、沟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事实证明,这是破解‘上好学难’问题成本低、风险小、成效大的一条创新路径,也是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丰富课后服务课程的有效举措。”歙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吴文斌介绍,该县农村寄宿制集团办学模式从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全方位关爱学生,让寄宿制学校成为农村孩子的乐园、留守儿童的家园。

寄宿制学校的快乐足球 □通讯员徐鑫供图

乡村学校多么温馨
  刚刚进入寒假,万筱已经开始怀念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了。在她心里,有了学校、教师的守护,乡村童年更添了一番温馨的滋味。去年3月,本报出版《乡村校园多温馨》专刊,聚焦我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安徽省教育厅相继发布《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吹响了加快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号角。《通知》发布以来,我省上下为一手抓校园校舍等“硬环境”建设,一手抓精神文化等“软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付诸了一系列生动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当被问及学校建设“温馨校园”的经验所在,广德市柏垫镇初级中学校长徐寿友的回答是:“爱与责任。”新的一年,他希望在这所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寄宿制中学,用爱与责任继续书写温馨校园的美丽画卷。

学生在乡村温馨校园里学习 □通讯员徐寿友供图

首席教师激活乡村教育
  去年7月,央视《焦点访谈》以“我们村的新能人”为题,通过乡村首席教师陈全文及其团队的故事,生动再现寿县乡村首席教师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成效。从教33年,陈全文扎根乡村教育,创新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让“山里娃”爱上语文,爱上学习。2020年春,该县24个乡镇学区分别成立首席教师工作室,陈全文成为炎刘学区首席教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并担任小学语文学科组组长。“首席教师既是荣誉,更是责任”。陈全文引领带动全学区乡村语文教师投身教学研,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一直在路上。
  首席教师陈全文的故事,是寿县推进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去年8月,本报刊发《首席教师激活乡村教育》稿件中也宣传报道了我省乡村首席教师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之一,为推动全省五市四县的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有效实施,2021年9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地区也纷纷创新举措,深入实施试点工作,推动广大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和县域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教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提质量、补短板,让每一个“山里娃”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此,我省聚焦“兜底线”,确保“有学上”;聚焦“补短板”,实现“上好学”;聚焦“汇智力”,助力“促发展”;激活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首席教师成“乡村新能人”□通讯员陈全文供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