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春蚕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火 钵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左克友 发布日期:2022-12-28 10:44:05 |
□枞阳县钱铺中学 左克友 轻轻地揭开日历,两个小小的红字“小雪”,像两粒红红的火星从纸页上跳将出来,我猛然一悟,到了该下雪的日子。我似乎看见窗外:漫天飞舞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舞着,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下意识地推开窗户一瞧,天灰蒙蒙,绷着脸,没有雪白,只有寂寥。
如今的冬天已名不副实。天阴沉沉的,像受了儿媳气的老太婆苦着一张没有血色的脸,想发一通脾气来,可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没有捂出雪。没有冰封雪地的寂静,没有雪花飞舞的浪漫。缺乏雪的冬天,总是缺少一种冬韵,让人提振不起精神来。
儿时的冬天给我的印象除了饥肠辘辘,就是冷。塘里水不动了,结成厚玻璃般的冰。屋檐下挂着比棒槌还要长的冰凌。冬天里的人冷瑟瑟的,身体抖得像筛子筛米,颤动不已。西北风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带着刺骨的寒气横冲直撞而来。树叶经不住考验,纷纷坠落,横七竖八叠加在地面上。村口的枫树,旁逸的斜枝发出“呜呜呜”怪叫,惊得麻雀们慌里慌张地噤声逃亡。
寒气就像一条游动的水蛇从袖口处裤口边钻进来。没有电,当然没有空调取暖。于是黄泥巴烧制的小火钵就成了抵当寒流的利器。火钵,下面是个半球型黄色泥钵,上面连着一个弧形的把柄便于提携。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这廉价火钵。早起,扒开火钵里的草灰,放一些自家锅灶里烧制的木炭煤子,再夹一些火星,轻轻覆上一层热灰。热灰不能太多,多了感觉不了暖气;不能太薄,薄了热量容易走失。有了火钵,寒冷就会退避三舍,身体中就有了一股暖气。
冬闲无事可做,手拎火钵成了乡村一道流动的风景。雨雪不用出工的日子,家庭主妇,早早起床,烧好锅,搞好火钵。男人们吃过早饭后,坐在凳子上,将火钵放在双膝上,双手像捉鱼一样罩在火钵上方,一股持续不断的热力从手里流淌于血液中。脚冷了,没有关系,将火钵放下,双脚搭在火钵边沿,慢慢地脚变热变暖。
一个人久呆在家里,单调,无聊。没关系,手里拎着这宝贝,到不见外的人家去串门,谈人唠物,闹出了乡村最温馨的一幕。不知不觉,漫长的冬日就打发过去了。年纪稍大的,夜晚睡觉前,把火钵放进被窝暖和一下盖被,睡进去早无钻进冰窖的感觉。当然,有时粗心,打翻了火钵,或火钵里火力太猛,引燃被絮的事时有发生。
那时冬的确冷,零下七八度的天气比比皆是。上学时,冬天的风像长角似的刮在脸上生疼。小手小脚要么开裂口,要么生冻疮,肿得像黑面发的馒头,既痛又痒,让人咒诅这要人命的寒天。学还是要上的,背着没有多少重量的书包,手提一只笨拙的火钵,跋涉于崎岖的山路上。走进教室,一干人放下火钵,脚搭在火钵上,身子渐渐暖和起来,室内温度噌噌蹿高几度,便可安心地认真听老师讲课。
小小的火钵除了给我们温暖,还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伙伴们相约从家里偷出一把蚕豆,一捧玉米,一袋花生,在放学的路上,选一背风的田埂下方,将偷来的生食放进炭火中,不一会,“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次第响起。你吃吃我的黄豆,我尝尝你的花生,直吃得唇齿生香,吃得满面尘灰。在交换食物中友情就如火钵中的炭火,热腾腾的,绵长温馨。
泥巴做的火钵易损碎,有的发小别出心裁,把家里废弃不用的铁脸盆拿来。用剪子在沿上钻四个孔,用细铁丝穿起来,制成一个巨型的火钵。我们从山上捡来枯死的桠枝和松毛,放在盆里生火。有时树枝有潮气,不着火。我们轮流用嘴吹着,直吹得眼睛流水,烟雾四起。火旺起来了,我们围在火盆四周,又唱又跳,一天,一个冬季就这样愉快地度过去了。
童年少年就在火钵的陪伴下,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送走了我们既贫穷又富有乐趣的童年时光,送走了我们又厌又欢的冰天雪地。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代人的帮手——火钵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梦里时常出现它的身影,仿佛看见那火钵里盛满淡淡的乡愁。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