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大湾青年“三原色”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立新 黄慧 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2-12-16 10:59:32 |
□本报记者 徐立新 黄 慧 丁亚东 红红的山岭,黄黄的土墙,青青的茶园。
2次革命武装起义,12支红军队伍,10万英雄儿女,59位开国将军,闪耀着金寨红。
从金寨县古碑道口下高速,沿着整洁的硬化路,十多分钟便到了大湾村。虽已入冬,不远处的马鬃岭上依然层林尽染。岭下,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正意气风发地带领大湾村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青青的茶园
山上种茶,家中迎客。
蓝天掩映下的青青茶园,带动了大湾村的旅游产业。大湾村打的就是茶旅融合牌。
今年36岁的南英平,土生土长的大湾村闺女,因为穷怕了,长期在上海市打工。四年前一次偶然回乡探亲,让她亲历了家门口的游人如织,从乡里回村硬是被堵了6个小时,她感慨于家乡的巨变,毅然决定留下。现今管理着一家茶旅公司。她告诉记者,村里有5000多亩茶园,六安瓜片制作工艺申遗成功,更增添了她干事创业的底气。公司引进专家,实施科学管理,不仅为村民提供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等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还解决了茶叶销难价低的问题,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茶农一季茶的收益可达上万元。
茶产业做起来了,村子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除了看马鬃岭,还能玩溪涧漂流、吃吊锅土菜,买村民制作的腊肉、挂面、干菜等。更重要的是,游客们都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到大湾村走过的路走一遍。
引流上客,考验着大湾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2021年7月,携程度假农庄被引进落户大湾村,“刚来时很不适应,城乡差别太大,村民们总觉得我们是来抢生意的。”店长郑亚明回忆起那段经历,依然印象深刻。
“事实证明,我们非但没抢走生意,还帮村里民宿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引来了客源。并且,我们的农庄作为携程旗下全国第一家公益项目,收益也都用于村里的建设”。郑亚明说,他们已为民宿管家举办了多期技能培训班,手把手教他们铺床叠被、整理房间,服务质量上来了,房间也卖上了价。
黄黄的土墙
村前坡上,一棵银杏树在寒风中摇曳,黄叶飘落,撒在黄黄的老屋墙角。村口的这排老屋,如今已被村里改成了“老屋民宿”,虽经修葺,依然饱经沧桑,古朴凝重。
这可不是普通的老屋。60多年前,10万金寨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给“淠史杭工程”让路,当时搬迁来大湾村的移民就被安置在这些老屋里,他们见证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凝结了一代人的艰苦奋斗。
从贫穷走出来,靠的是能吃苦、敢奋斗。
“以前的大湾村,贫穷、破旧,家家都是黄土墙,黄草顶,黄黄的泥巴羊肠道,下雨天,连村沟里的水都是黄的。”在游客接待中心的展览馆里,刘辉洪指着一幅幅老照片对记者深情地说。
十多年前,刘辉洪从贵州毕节嫁到大湾村,感觉自己被骗了。“进村一看,直想哭啊,这儿比我老家还穷,村里人都不知道苹果是个什么味”。无奈之下,她选择和爱人外出打工,直到2016年底,为了孩子上学迫不得已回来。
村集体的“大湾村民宿”建好后,余静推荐刘辉洪去当民宿管家,她爽快答应又担心做不好,边干边学,不断成长。如今游客多了,她又兼起了游客接待中心的讲解员。这使她对大湾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白了苦尽甘来的不易。
大湾村的发展除了凝心聚力共奋斗,还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殷殷关怀。展览馆里有一幅照片,每次刘辉洪都会骄傲地向游人介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大湾村,和咱们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的同框合影。”说到这,她总是不忘补上一句,“余静书记从北京开会回来,告诉全村村民,在大会的主题成就展里,有一面墙都是展示我们大湾村的。”
红红的山岭
“牢记嘱托脱贫攻坚迈上小康路,不忘党恩乡村振兴开启富裕门”。展览馆旁的一副楹联格外醒目。
一抔热土一抔魂。“老屋民宿”的橱窗里,静静躺着一张《革命烈士证书》。“这是我太爷爷的,旁边这个是皮定均将军用过的马灯”。管家漆钰对记者说,这可是两件宝贝。他们的民宿专门设计了红色展品、红色观影,每每都客满,游客有时住不上,也要来这里接受红色洗礼。红色基因得以传承,润物无声。
“老屋民宿”旁边有家“红色书店”。书架上摆放着《洪学智》《红日》等上百本红色书籍,“90后”店员肖宏娟告诉记者,平时村里人都会在这里读书或借书,到了周末,来的孩子特别多,“有个孩子,《洪学智》都读了好几遍”。
红色书店根植红色信仰,感召着大湾村的青年。南英平回村后不久,便主动找到余静,表达想要入党的意愿。经过考察后,组织决定发展她。现在,她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记者采访她时,她刚从县委党校参加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回来。在她影响下,一批大湾村年轻人经常聚在“红色书店”开展读书学习。
“最近,又有四位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村党总支光‘90后’党员就有七个。”大湾村党总支副书记、村民委员会委员周超告诉记者,年轻党员有活力、干劲足。
山岭、土墙、茶园,呈现了大湾村的“三原色”,折射出大湾青年热血、奋斗、朝气的青春。马鬃岭上的红岭公路,曲折蜿蜒向上,通往的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航拍下的“红色书店”
刘辉洪向游客讲解
大湾村鸟瞰
□本版策划 汪小雅 马振宇 □本版编辑 张 华 张仲磊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