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逆境持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余笑然 发布日期:2022-12-12 10:15:45 |
□合肥北城中学高二(3)班 余笑然 “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偶然读到叶嘉莹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颇为一动。弱德者非弱而无能者,也非强而硬刚者,他不屈从于这二者,而又超脱于二者之上。而我则以为弱德之美是一种不外露,不张扬,内敛含蓄,沉抑而坚定的生活态度,是一生有自己的坚守,有自己的信仰,并一生为之坚持的生活方式。
自古以来,弱德之美其实一直作为一支暗流流经泱泱华夏五千年,贯穿始终,成为了我们强大文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底色。传统文化中,道儒皆以弱德为美,老子以为,水是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弱德,柔弱而胜过刚强。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又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不是指弱者,而是一种弱德。
而道儒文化又是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忠臣贤君所具有的人格风骨、所秉持的道德操守。“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一生追寻铁马冰河,纵横驰奔,却只余“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便以笔为刀剑,抨击世事,讽刺朝廷,挥洒豪情;“若有所亡,不知所往”——身受耻辱、心受创伤的司马迁并未寻求极端、放弃理想,而是坚守职责、持守信念,用有限的生命挑战生命的极限,写出的史记才真真切、字字血、声声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的一生经受太多的沉浮,她宛如一叶激流中的小舟,飘摇沉浮,却并未就此沉沦,只用自己的笔杆书写天地的不公、世事的艰辛、官场的险恶、人世的悲凉,不向生活低头,不为男人弯腰,她宛如一朵寒风中的雏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面对压力,他们可以保持沉默,却选择了用折笔言之,他们所具有的书声柔弱之气并未浸染他们的内心,以柔克刚,用柔弱的身体去迎接,用刚强的内心去支撑,这或许是弱德之美最好的诠释。
而叶嘉莹自己就是弱德之美最好的例子,她十几岁没了母亲,战乱中离开北京,丈夫又被捕入狱,她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她没有办法激烈地去抗争,默默扛下来,教学求生,辗转漂泊中做学问。一直没有放弃对诗词的研究和传承,不是一般的坚持和热爱能够做到的。当然叶嘉莹自己的解释则更有说服力:“‘弱德之美’不是说你软弱就是美,是说你要坚强地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我觉得我有‘弱德之美’,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弱者。”就像雨果所说的,“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中垂钓,但我们可以将对苦难的诘问化为觅渡的力量”。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读到曹文轩的一篇文章《青铜葵花》,讲述的是贫瘠旷远的芦苇荡上一家人正视痛苦、笑对苦难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我许久,例如偏远山区的孩子,父母离乡打工,生活支离破碎,却在山林中绽放,或许做不了鲜艳的牡丹,但一样可以长成风中芦苇,即使有再大的强风暴雨,风雨之后依然存在。来自贫困山区的清华学生“树洞”之前被频繁刷屏,他清澈朴实的话语打动了网民,自己贫困时自力更生,不为家庭添负担。在自己有余力时不忘助人,不仅是金钱,还有精神——“自勉”,从未因物质改变自己的内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有时并非劣势,而是一种在逆境中悄然生长的力量。当自我的力量不敌命运接踵而来的苦难时,不要抱怨,不要怨恨,以属于自己的姿态面对他、承受他,然后坚守自己的内心,我想这便是弱德之美的终极奥义。
晨露晶莹,莲蓬菁菁。目迎愿景,把酒临风。愿现在的人们能在时代大潮中持守本心,宠辱不惊,纵有风雨,吟啸徐行。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