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团蚌埠市委:用“心”守护平安青春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许姿 发布日期:2022-12-02 11:06:30 |
编者按 2022年,团蚌埠市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面构筑预青工作体系,有效促进预青工作提质增效,为蚌埠市青少年营造了安全和谐幸福的成长成才环境。 甜甜(化名)是蚌埠市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3月开始,原本活泼开朗的甜甜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与同学交流,不主动交作业,成绩也有所下降,甜甜的班主任找到蚌埠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咨询师吴老师,希望能找到疏导方法。在与甜甜的谈心中,吴老师了解到,甜甜的父母在今年年初离异,甜甜现在跟着父亲生活,有个姐姐和母亲去了南京生活,家庭环境骤变,让她感到非常孤独,有时候还会觉得恐惧,害怕自己被抛弃。
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甜甜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主动和同学问好,向老师请教问题,同父母谈论心事,同学们都说,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甜甜又回来了。
教育引领预青工作显著增效
“和甜甜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很紧张,声音很小,还有点害羞,多次交流后,我发现她其实是个十分开朗、理解能力很强的女孩。”吴老师说,“我把甜甜近期的学习情况、性格变化、交往发展状况和她父母进行了分析,建议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想法,常和孩子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爱意。”
近年来,团蚌埠市委以当前青少年常见受侵害及心理问题为重点,全面开展自护教育,保障安全健康。制订《“青春自护·有你有我”2022年度蚌埠市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方案》,开展防范不良网贷、防溺水、防性侵、禁毒防艾系列宣传活动129场,覆盖青少年2万人次。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累计接听心理咨询476人次,跟踪服务个案63例,及时抚慰青少年心理创伤。开展中高考减压活动18场,辐射师生3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团市委将法治学习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扩大法治宣传的线上线下覆盖。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18期“平安青春”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题微宣讲,发布25期宪法、民法典等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浏览量近5万次。3万名青少年参加“平安青春”蚌埠市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法治微宣讲等12场线上线下活动。开展“平安青春——法治微课堂”普法公益活动,邀请“两法”领域专家为青少年做科普讲座。系统开展“开学第一课”法律知识进校园、“三下乡”志愿服务普法进社区行动170场,覆盖青少年1.2万余人。
在前不久举办的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11名青少年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被告人、公诉人、辩护人、法警等。大家各自沉浸在角色中,表演逼真、控辩焦点到位,符合人物特点,其间控辩双方就案情进行分析与对辩,立足于证据切实维护自身权益,给观摩人员还原出一场真实的法庭场景。
建立一体工作机制密织预青网络
今年8月,蚌埠市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蚌埠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意见(2019~2025年)》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出台2022年规划实施重点工作,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为青年十大发展领域统一部署,明确工作举措、工作重点和责任单位职责。
团市委结合共青团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统筹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两条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预未专项行动。第一时间召开蚌埠共青团系统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部署会,印发《蚌埠市“平安青春1+5”守护计划实施方案》,打造蚌埠共青团系统预青工作1条主线和5项举措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资源整合的有效体系,开辟多方协同的有效渠道。
同时,紧密结合《蚌埠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意见(2019~2025年)》部署要求,以法治宣教计划、爱心守护圈计划、沉浸式体验计划等为重点,开展法治微课堂公益普法、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青少年模拟法庭、“365微心愿”点亮活动、“情暖童心”关爱特殊青少年志愿服务、“扶苗工程”未成年人帮教课程等系列活动。
为此,团市委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和问题青少年帮扶行动。通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物质及精神需求,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青少年的良好氛围。建设“希望小屋”9个,为留守儿童捐赠文体用品,开设兴趣课程。组建5支队伍深入乡村中小学开展科教下乡服务,捐赠学习物资6万元。另一方面,建立与公检法系统的常态联系机制,及时掌握问题青少年现实需求。开展“扶苗工程”未成年人帮教课程,为10名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提供法治宣教、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
品牌建设推动社会环境加倍优化
为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共青团品牌活动走深走实。团市委聚焦提升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调查分析能力,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主题,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倾听日活动10场,撰写调研报告8篇,累计参与青少年2050名。
在“守护平安青春 助力成长成才”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暨青联思享汇活动中,20位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内容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建言献策。
蚌埠市人大代表,怀远县双桥集镇姚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金山指出,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变化等多方因素,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引起关注。一方面需要加快专门教育学校落实办学办教;另一方面,加大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日常教育和约束。
团市委青少年发展和权益维护部负责人许姿告诉记者,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建议,团市委积极完善“青少年维权岗”体系,健全维权平台。“今年确认了32家市级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以‘未成年人法官工作室’为基点,以‘青少年维权岗’为连接点,进一步规范青少年事务,加大对失足、特需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维权力度。”许姿说。
同时,团市委以国家级“双零”社区为牵引,建立3个省、市、级“双零”试点村(社区)常态化工作机制,以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及关爱工作,及时防范化解青少年矛盾纠纷,例如五河县开展“双零”村创建活动走进朱袁村,为23名青少年送去法律讲座、法律知识读本以及慰问礼物。
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级团组织力量,摸排重点青少年群体底数,引入团属青年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打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模式。积极调动广大爱心人士和组织的积极性,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帮扶困境青少年。开展青少年“365微心愿”点亮活动,助力290名困境青少年圆梦。深化“爱心圆梦大学”行动品牌,为56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募集助学金16.8万元。开展“情暖童心”系列关爱困境青少年活动28场,为600余名困境儿童送去温暖。
许姿告诉记者,290个微心愿发布后,短短一周即被全部认领完。蚌埠金跃净化空调技术有限公司的李龙看到信息后,立即跟团市委联系,将未被认领的微心愿全部兜底。
闻敬伟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今年获批了第六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2022年“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计划。看到信息后,立马报名,包下高新区所有孩子的微心愿。他说,他是在团组织的帮助下成长的,现在有所收获就想帮助更多的人。
据悉,接下来团市委将进一步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切实加强预防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水平,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成效。
![]() “爱心圆梦大学”助学金发放仪式
![]() 开展“情暖童心”关爱特殊青少年志愿服务
![]() “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 开展“平安青春——法治微课堂”普法公益活动
![]() 开展“平安青春”蚌埠市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通讯员许姿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