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尖子生分赴两阵营 本期导读: 图片新闻 骄傲 我们是护旗手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8期(中学版)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2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8期(中学版)  下一期
7000尖子生分赴两阵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琼 落 嫙 发布日期:2011-02-28 10:11:25

  “题目真的很新颖,和平常在校做的模拟卷差别非常大。英语考试词汇量非常大,题型很特别,全英文的阅读读起来有些困难,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才可以驾驭。”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3)班学生刘群刚刚走出“华约”考场后说到试题显得有些无可奈何。2月19日“华约”安徽省招生大旗拉开,2月20日“北约”自主招生也正式打响,题型新颖、覆盖面广是众多考生们的普遍观点。
  本次“华约”、“北约”在皖招生共吸引了全省近7000名尖子考生报考。在考试之前,“北约”试题的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虽然“华约”提前在网上就挂出了考试样题,但是这对参与实战考试的考生们似乎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
  “这个考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拿英语来说,就需要我们用汉语来对英文进行概括和总结,中西结合。不过中间也夹杂了很多科技词汇,基本都不认识。”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界首市第一中学高三(24)班学生符建风考完英语后对题型记忆深刻。无独有偶,参加“北约”考试的桐城中学高三(13)班吴优最感慨的也是英语。“今天的英语考试,没有作文也没有翻译,只设置了单选30题、阅读20题、介词填空20题、改错10题,虽然没有作文论述,但是涉及了时事、生物、科技各个领域,从选择到阅读,生词都很多,题量非常之大。”
样式新颖的英语考试让很多考生摸不着头脑,一向偏向古典文化的语文虽然没有偏离主题,题目却是十分的抽象。“《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是这次的命题作文,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但是考试之前我并不是十分了解。一看到题目就觉得非常的抽象,一时之间无法找到切入口,难以下笔。语文试题主要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古文占了很重的分量。不过也不乏创新,像古文断句以及翻译这种新题型之前是没做过的。”萧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三(3)班的陈意良参加“北约”的语文考试后如是说。
  本次“华约”“北约”招生考试的时间是没有冲突的,报考“华约”的考生同时可以参加“北约”的考试,只是考试科目略有区别。“华约”的考试主要包括:阅读与写作(英语、语文两份考卷)、数学、自然科学或人文与社会。报考“北约”的考生则按照文理科分别参与语数外、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的考试,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则需要参加全部7科的考试。合肥六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就同时参加了两天的考试,19号“华约”考试他报考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日“北约”考试因为报考了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所以早8时到晚8时与试卷搏斗的场面是不可避免的。
  “华约”七校联考把文科科目称为“人文与社会”, “北约”相对比较常规,但是题量稍微有点大。考题中都有涉及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这次考试出题的方式和高考题目有很大区别,我记得很清楚,政治试题中有一道题给的是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大学、京都协议等全球气候会议上的发言稿,要求我们谈谈发言稿中体现的哲学以及中国的发展观念。历史考题中有一道是‘你如何看待中学历史教材和当前的历史教学’,分值都很高,感觉需要回答的主要不是课本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桐城中学高三(24)班学生李娇报考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两天的考试各校的优秀学生基本聚齐,大部分的同学并未针对本次考试做专门的复习,做的最多的功课也就是上网浏览一下往年的试题,对这个考试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他们来说,参加这次考试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高考前做一次热身,提前熟悉大型考试的氛围,避免高考时因为紧张等原因而发挥失误。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备战高考的一个检验,了解自己各科知识是否真正掌握,融会贯通。
(两大阵营考试真题详见第七版)

  ◇相关链接
  “华约”联盟学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北约”联盟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大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