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家校共建同育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11-09 10:31:05 |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理念已融入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家校合作更加紧密且必要。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与家长最直接的接触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可以说是家校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扮演着执行者和协调者的双重角色,其能否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对家校是否真正实现合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只有不断认清自己的职责,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家校合力育人实效。
本期班主任驿站,一起走进灵璧县第六中学(凤山校区)和砀山师范附属小学,看看两校班主任和教师们在家校共育一块是怎么做的。
灵璧县第六中学凤山校区一(2)班新生家长会
砀山师范附属小学
家校共育心灵
□六(14)班班主任 李 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在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影响,开展家校共育,形成家庭和学校合力,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人格。
心理健康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成长过程中,简单的说明和说教并不能达成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家校共育的工作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态,形成校园表现和家庭表现的结合性分析,能够有效探求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前到问题未发生前,起到预防的作用。
同时家校共育这种方式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更加地积极学习和积极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工作中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方式,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成长,并挖掘个人优点,以促进统一心理教育的思想。还要指导家庭心理教育的方式,减少传统的惩罚方式,学会谈话和讨论,让学生将想法和心理意识表达出来,利用父母的亲近关系实现有效的心理教育。
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密切沟通的桥梁。另外,学校所举办的特色的家校共育活动,要积极主动地邀请家长参与,如心理健康专家讲座、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培训等。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当前环境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改善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辅导效果。
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三(8)班班主任 张晓丽
部分班主任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把推动家校共育当成日常工作来抓。那如何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呢?
一是传送喜报,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要及时和家长分享。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是建立长效的家访制度。可以每一年利用寒暑假到有问题的学生家中家访一次。班主任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电话互访。班主任在班级成立之初就要把班里所有家长电话存到手机通讯录里,以备不时之需。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很少,有些甚至一年才见到孩子一两次,所以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知之甚少,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也可以利用微信家长群或者朋友圈分享学生动态。
四是召开家长会。选家长代表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自己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史,谈他们对“双减”“家校共育”所持的观点及看法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缩短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然在这堂课上,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苦恼与困惑。真正实现,家校携手,共育未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灵璧县第六中学(凤山校区)
家校合力促成长
□一(1)班班主任 牛金艳
我们常说要避免“5+2=0”,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合力共育才能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里有个男生性格孤僻、易冲动,学习成绩平平,我尝试与他沟通,他也只是应付答话不愿多说。利用周末时间,我主动到他家查访,只看到他年迈的爷爷奶奶,才了解到他父母常年在外跑车,联系上他父母跟他们反映了孩子在校情况后,建议有一方回来照顾孩子,很高兴的是他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回来了。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关心和开导下,他渐渐开朗了起来,慢慢地愿意与其他人交往,成绩也逐步上升。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还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尽管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孩子教育的决心让人钦佩。
班里还有位学生家长常跟我抱怨孩子在家写作业拖拉,每天回家催他写作业让人很疲惫,自己又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了解到情况后,我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给孩子规定30分钟时间去完成作业,过程中不干扰,到时间就停止,不管完成与否,再就他当天完成作业的情况私下与老师沟通,检查后如果保质保量完成就给出奖励,如果有不会的题再课下给他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配合,家长反映效果很显著,孩子回家开始主动完成作业,孩子也说妈妈不发火了,他再也不害怕写作业了。
家校联系应紧密,在学生有了积极表现时家校可共同表扬鼓励他,在学生消极懈怠时家校可共同劝导督促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只有教师和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才能更有效率地促进孩子成长。
成为学生成长的左右手
□一(2)班教师 陈明亮
每一个学生都值得被尊重,静下心来,你会发现生命的精彩;每朵花开都值得被期待,停下脚步,你将闻到沁人的芳香。
作为一名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我就秉持着这样一个教育理念,悉心呵护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成长瞬间,然而教师能给予学生的陪伴只有短短数年时光,而家长才是学生永不退休的老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利用家校共育的方法,把自己当成学生成长的左手,把家长当成学生成长的右手,时刻期待着通过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完成一次次人生的蜕变。
以前我的班里有一位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刚入学时,我就发觉他的情绪十分敏感,很容易激动,对于任何事情都显得十分不耐烦,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便放声大哭,甚至会因为做错了一道题直接撕掉作业。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在开学的第一个周末进行了家访,更在以后的教育中,借助电话与网络,将这名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将他在家里的动态与我分享,我们随时随地探索着帮助他成长的方法,并将其目标一致地渗透进每一个教育环节,最终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让他得到了健康的成长。
所以,教育是教师和家长陪学生跨越一个个困难的过程,我见证了家校共育的光芒不断提高着学生的温度,家校共建的阶梯不断提升着学生的高度,因此我更加期待家校的这双左右手共同托举出学生的美好未来。
健康文明助成长
□一(2)班班主任 张紫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但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事,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加全面、具体、系统,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作为一名一年级班主任,我发现现在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因为年纪比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比较弱。比如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学生有些不文明的语言和动作,他们也许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看到周围有人这样做了,便也学他们这样做。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在学校看到这样不文明的行为,我通常都是立即制止并且批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继续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
教育学生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要孜孜不倦地时时刻刻的提醒监督;如果教育多次依旧不见改正,那么我就会通过微信、电话、家访等多种途径联系家长,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告知家长。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让家长责骂孩子,而是要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最容易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应配合学校教育,时时督促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和家长沟通后,效果显著,学生的行为举止变得文明。与家长沟通的过程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过程,也是我更深入了解孩子的过程。
重视教育,家校共建,不单只是分数、成绩,更应该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和身心健康。你看他们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多好!
做好学生教育的双向奔赴
□一(1)班语文教师 张阿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低年级学生学习成长中,安全教育和养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班出现过很多学生之间的小矛盾。谁谁谁打架了,谁谁谁骂人了,谁谁谁东西丢了。诸如此类的事情隔三差五都会发生。为此我们制订了班级公约和文明礼貌教育用语,我们坚信潜移默化的教育比严厉批评更为有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积极联系家长,做好家校双向教育,力争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一段时间后我们班的这些问题大大减少。我坚信和家长只要多沟通交流,增加家校共育的润泽度,就没有做不好的教育。
在我们学校举行的“大家访”活动中,我实地走访多个家庭,真正了解了自己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体悟到了他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明白了家校合作共育,提高家校共育润泽度的必要性。更懂得了为师者为仁,只有怀着一颗仁爱的心才能做好教育。
本版由吴琼、李明综合整理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