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劳动课让学生“劳”有所获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5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52期  下一期
特色劳动课让学生“劳”有所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2-11-09 11:13:59

  编者按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于今年秋季开学正式实行,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制订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和学段目标。如今,安庆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特色劳动课,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 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为劳动教育“升温”,让学生在劳动中“劳”有所获。


创新形式 上好特殊劳动教育课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在安庆市迎江区青少年宫幼儿园,各班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爱粮节粮、从我做起”的主题融入各个领域课程,开展相关的集体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朗诵古诗、认识五谷杂粮、观看视频、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们感受农民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要珍惜粮食、懂得感恩。在老师们的倡议下,幼儿们还开展了“争做光盘小达人”活动。
  今年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连日来,安庆市迎江区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学习农作物知识,感受粮食来之不易,从小树立爱惜粮食意识,培养勤俭节约习惯。
  华中路第一小学、华中路第二小学将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搬进了校园,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劳动教育课,通过讲解农耕文化,让学生学习辨识五谷杂粮,培养爱惜粮食的意识。其中,华中路一小还通过剥毛豆、剥花生等劳动竞赛,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辛苦和乐趣,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自去年11月开始,迎江区各中小学除了每周开设不少于1节的劳动课程外,还通过劳动清单让劳动教育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人民路小学德育处主任杨成告诉记者:“学校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劳动清单,有时学校也带学生去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蔬菜或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每次活动学生们都很积极。”
  在双莲寺小学校园内,有一块约300平方米的菜园和100平方米的花园,小菜园命名为“向阳小菜园”,小花园取名为“梦想小花园”。
  “每个班在‘向阳小菜园’里都有一块‘责任田’,每个班级每天都会安排学生在小菜园里进行养护劳动,还要对当天的劳动内容进行记录”。双莲寺小学校长刘红介绍,对于低年级学生,目前虽然没有在“向阳小菜园”里给他们划分“责任田”,但是平时会有老师带他们去观察和了解。“我们还有‘小河长’,定期组织学生到新河开展巡河活动,沿河捡拾垃圾并观察水质变化等。另外,学校开展的‘认养一棵树’活动也非常受学生们喜欢”。
  怀宁县振宁幼儿园注重幼儿劳动启蒙教育,设置烘焙教室和小菜园,每周组织幼儿动手制作蛋糕、蛋挞、面包等美食,安排幼儿到小菜园浇水,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培养团队协作的默契,大班幼儿在烘焙坊跟着烘焙老师学习制作蛋挞、蛋糕、饺子和青团等美食。美食制作完成后,师生共享劳动成果,部分幼儿还带回去与家长分享。幼儿园里劳动教育为家校共育和幼小衔接建起了“连廊”,激发了幼儿的劳动兴趣。
 
迎江区双莲寺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制作水果拼盘
振宁幼儿园幼儿在学做馄饨
通过实物带学生认识五谷杂粮

因地制宜 打造劳动实践特色课
 
  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行走在大街上,宿松县实验中学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正在前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加活动。
  “这里是黄桃树,黄桃又称黄肉桃,因肉为黄色而得名。黄桃营养十分丰富,甜多酸少”。进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后,负责人张梦笔带领学生们依次参观果园、养殖池、温控大棚、农事博物室等,让他们了解基地概况。
  进入温控大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有的用小锄头挖凼,有的用手把菜秧栽进凼里,有的用小锄头培土,有的用洒水壶洒水,有的在旁边观摩……不一会儿,一棵棵嫩绿的白菜秧苗被栽进了土里,学生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走出大棚,学生们高兴地拿起营养液和洒水壶,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的树苗补充“营养”,让它们“解渴”。他们还纷纷拿起事先携带的方便袋,把地上的垃圾一点一滴地捡拾起来。很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热情地邀请老师一起合影留念。
  在管理员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进入各活动区……兴致勃勃地体验各种科普仪器的用法,了解其功能和原理。他们仿佛来到了科技娱乐世界,疯狂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并乐此不疲。在老师要求返回时,他们仍感觉意犹未尽。
  “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该校712班学生刘雨航激动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计划每周组织两个班级继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落实好‘双减’政策,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虞天赐说。
  怀宁县素有蓝莓之乡之称,全县种植蓝莓5万余亩。清河乡和黄墩镇又是怀宁县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乡镇,约有2万余亩。怀宁县清河初级中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校园内十余亩闲置的土地开发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学校结合本地域土壤特点和产业发展特色在校园种植蓝莓,并邀请周边蓝莓园种植专家来校给学生指导,提高蓝莓挂果率。各班级承包责任田,组织学生全程参与蓝莓的管理。每年5月底蓝莓丰收时组织学生采摘,师生分享劳动果实,让学生从中体会劳动是一切幸福源泉的道理,促进学生成长。
  “采摘的时候要用食指和大拇指慢慢地拧下果子,不是直接扯下来,蓝莓果很脆,如果手的力度较大会伤了果子,那么它的保存期就会很短”……曹先明老师一边教学生采摘蓝莓的技巧,一边做采摘演示。“我们分区分片将责任田落实到每个班级。目前,七年级、八年级共六个班,每个班级包保一片,包括前期的除草、施肥、采摘等都由学生来完成。”清河初级中学校长胡伟明说。
  “不仅如此,该校还通过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们的劳动形式和渠道。在我们学校隔壁有一个苗圃基地,我们与他们合作,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比如今年春季,我们请育苗专家讲述育苗知识,并且手把手教学生们自己种植马尾松等树木。”胡伟明说,“我们希望学生们通过参加农业生产,能够识别五谷,了解二十四节气,锤炼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们正在采摘蓝莓
学生们分组合作开展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
 
  怀宁县素有耕读文化传统,学校多措施把劳动教育扎根田野,积极开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搭建更宽阔的教育“平台”。
  平山镇是明代宰相刘若宰和现代教育家、考古学家程演生的故乡。平山镇中心学校着力打造耕读文化,该校把校园空地开发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设置为瓜果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荷塘观赏区、家禽养殖区等,把该四个区域分别按照学生年龄段分配给班级,安排有从事农业经验的老师担任劳动教育指导老师。
  劳动教育新课标出来以后,学校对照课程目标调整了各班级的劳动内容,让低年级学生在劳动教育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种植知识;学校还提供养殖的条件,让学生学会养殖家禽;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种植劳动,学会种植瓜果蔬菜,能拿得了笔杆子,也能扛得了锄头,系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果实采摘后送到学校食堂,学校组织学生到食堂当“大厨”,安排学生参与洗菜、炒菜、打菜等工序,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获得感。学生在劳动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根植艰苦奋斗的劳动观念。
  时值初秋,桐城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氛围也是分外浓厚,在桐城市范岗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来自桐城市范岗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劳动课上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我们将劳动课直接开在了田间地头,学生们要在菜园里除草,把草收集起来去养殖区喂鸭子和羊,再去菜地里摘蔬菜到厨房做一道菜。”范岗中心小学校长汪刚告诉记者,“学校在这个基地里的种植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劳动课,还会在周末邀请家长来参加”。
  怀宁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积极开发社会资源,申报春耕园为怀宁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观古代农具,体验做皂工艺和农耕乐趣。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呈现一番收获景象,学生们享受劳动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喜悦。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