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是见证者 也是推动者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2-10-26 10:53:42 |
——乡村教师这十年 没有斑斓的霓虹灯,有着满天的繁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有着鸟语花香的喧闹;没有光鲜亮丽的写字楼,有着洒满阳光的教室……
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以后,逆城镇化而行,从乡村走出,又返回乡村任教,给乡村的社会建设和乡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10年,他们是乡村学生看世界的“望远镜”,也是乡村教育变革的亲历者。
从一支粉笔到智慧课堂
“2017年以前,学校寄宿学生240人左右,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要住24个学生,一个星期也不能洗澡,卫生状况很差;如今每间宿舍只住6个学生,且每层都有卫生间和热水”。 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校长储诚超谈到校园的硬件变化时感慨道,以前学校到处都是泥土,就是典型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与城市的学校相比,硬件设施上已经没有明显的差距。
定远县花园湖小学教师单丽丽告诉记者,现在的村小学已经告别“一支粉笔两手灰”的年代,每间教室都有教学一体机,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让教学更生动便捷。每到语文课的情景阅读环节,学生们就兴奋不已,视频教学不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可谓事半功倍。
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备课数字化、教学形式多元化、作业批改数据化……这不是大都市的名校,而是乡村学校。
泗县大杨乡高集教学点教师吴迪告诉记者,智慧课堂让他的教学省时省力又高效。布置作业,学生不用费时间抄题,教师直接推送到学生的终端;课题讲解,不用再写满整块黑板,试卷扫描直接输入;学业水平差异,不用逐个分析,直接调取数据就能呈现错题分布状态图。有了平板这位“助教”,让吴迪有更多精力走下讲台,走近学生。
近年来,我省将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纳入省政府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绿色通道”。
在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全国第五、教学应用水平全国第二。全省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达98.5%。
智慧课堂全覆盖、绿树鲜花、沥青路面、塑胶跑道、多彩文化遍布校园……“人们对乡村学校的印象如同泛黄的教案一样,已经定格为历史。”霍山县大化坪镇中心学校教师任自明说。
从学生进城到家长返乡
“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外出打工的需要仍旧存在,农村学校的生源直线下滑。”任自明向记者描述了多年来农村生源流向城市的现象。
村镇的常住人口远远低于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农村校点有不少因生源不足而撤并,即使幸存的校点学生数也不多,不少校点学生数都在个位数。任自明以大化坪镇白莲岩学校为例,该校以前是中心学校,2021年9月因生源严重不足被撤并。镇中心学校2022秋学期一年级新生在20人以下,二年级至四年级三四十人,五年级至九年级四五十人,生源下滑趋势明显。
任自明介绍道,镇生源流动的趋势为教学点流向中心学校,中心学校流向县城,爷爷奶奶租房陪读,或者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兼顾老人、孩子在镇上租房陪读。流向镇外的一是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二是自购住房户口迁出。
如今,随着家长返乡浪潮的涌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源反流。
在定远县花园湖小学教师单丽丽看来,农村教育局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家长,教师会为了与思想落后的家长“争取”学生而拉锯。现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近几年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变少,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加上家乡务工环境变得更成熟,他们选择回家就近务工。
“10年前,教师找家长是找不到的,都在外地打工,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业情况一无所知。而就在今天,一位家长在群里艾特我,主动发了孩子的背诵视频。”单丽丽说。
每到开学季,储诚超的手机都会响个不停,而其中近2/3的电话都是咨询能不能把孩子转至中心小学读书。储诚超接到的电话有返乡就读学生家长打来的,有周边乡镇慕名求学的。“最多时候一天能接到一百多个电话”。储诚超说,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事。
从老龄化到朝气蓬勃
10年前,单丽丽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而今她却笑称自己为“老教师”,她说这些年学校来了不少“90后”“00后”的年轻人,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氛围都有了大变化。
“以前,艺体教师都是由年轻教师兼职,而这些语文、数学教师不懂乐谱、运动学原理,一边自己学,一边教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时候干脆就上成语数课”。单丽丽告诉记者,现在年轻教师中不少是艺体专业科班出身,学生们更喜欢这些年轻、漂亮、专业的艺体教师,对艺体课程有了更多的期待,校园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单丽丽所在的定远县花园湖小学被评为滁州市足球特色学校,高年级每个班都有足球队。“看着绿茵场上驰骋追梦的阳光少年,感动而幸福。”单丽丽说。
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减轻了教学负担,也提升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在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每年考走的教师约三人至五人,但也有新教师补充。如今该校一半以上是近几年招聘的年轻教师,他们是智慧课堂使用的生力军。
此外,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相关培训已明显增多。
“这些年参加了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教师教学专项培训、培训者培训、实验教师技能培训、实验室管理培训等”。灵璧县尹集初级中学教师何福银说,以前都是线下培训,如今线上、线下都有,培训的机会增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从逆行到见证
自学完成了安徽师范大学专科学历,随后又到安徽教育学院进修学习两年,储诚超毕业后南赴广东省广州市进入一所大学的学生处工作。大城市的生活繁华、热闹,却令储诚超倍感失落。“老找不到自己,心里没底”。
在广州市工作一年半后,储诚超返回了家乡。“我曾经担心过农村教育的发展,也曾感到迷茫”。储诚超坦言,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乡村孩子的教育,还是个人的前途发展,他都曾焦虑过。然而,从2004年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家乡的讲台,婉拒过各种橄榄枝,同时也见证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学校办学质量的明显提升,乡村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储诚超的职业幸福感明显增强。
“以前刚到这所学校时,看到破旧的校园,心里是挺沮丧的,而如今和学生们在一起成为我最开心的事,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交给他们是我最骄傲的事。”何福银告诉记者,这些年的变化不仅是学校,还有学校所在的村镇。
路两旁的商店,由原来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店铺林立,商业繁华,居民们的吃、穿、用、住、行在镇里都能得到解决。何福银所教的学生中有1/3最终回到农村自主创业,反哺家乡。
这些乡村教师,不但是城镇化的逆行者,也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推动者。
在储诚超看来,随着乡村的发展,乡村教育也将迎来更多的机会。他认为,乡村教育是看得见的青山绿水、留得住的乡愁情怀。
行走在田园之间,放眼都是山川河流,这样的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是幸福、朴实、充满童年乐趣的。农村教育是朴实的,没有强烈的内卷;农村孩子是朴实的,性格是张扬的。
办一所有地域文化气息的精致乡村学校是储诚超的教育理想,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他的这一信念更加坚定。储诚超希望让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莺歌燕舞中、在鸟语花香里、在潺潺流水间让学生们自然生长,振兴乡村。
10年前,背靠大山的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
10年后,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校园一角
链 接
截至2021年9月,我省共有中小学在校生(不含幼儿园、中职学校)814.9万名,相比2020年增加9.4万名,其中乡村在校生152.8万名,相比2020年减少15.6万名。全省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不含幼儿园、中职学校)52.5554万名,相比2020年增加1.7537万名,其中乡村教师11.5082万名,相比2020年减少5788名。
2021年国家下达我省25个脱贫县(市、区)特岗教师招聘计划3700名,实际招聘特岗教师3665名。
为培养适教乐教的本土化乡村教师,我省从2016年起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2021年共完成招生计划2380名。
从2021年起,采取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方式,为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中小学定向培养优秀教师,2021年,共完成优师计划326名。
2021年,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选拔40名2022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肥西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怀远县农村学校任教,并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
2021年,全省共选派962名骨干教师赴脱贫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支教工作。
2021年,培训骨干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校(园)长3.8万余人。
2021年,我省义务教育学校交流轮岗教师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3.5%。
2021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乡村专任教师7.76万名,占乡村专任教师总数的67.4%,比2020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具备高级职称的乡村专任教师1.7万名,占乡村专任教师总数的14.8%,比较2020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改造前的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宿舍
改造后的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宿舍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