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浅谈混龄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 用爱呵护稚嫩的心灵
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岳承贵 发布日期:2022-10-19 15:49:53

 □当涂县护河镇青山中心学校  岳承贵

  应该说劳动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既不陌生,也不缺乏机会。可现实却是很多农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逐渐下降,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点:
  一、输给考分的无奈
  这是应试教育给教师和家长造成的认知误区,而导致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在学校的制度里,分数对教师的评优、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有决定性作用,但与劳动似乎毫无干系,教师自然不重视,导致劳动教育被考分挤占。家长思想认识也有偏差,看中的是分数,家长间比拼的也是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另外,由于部分家长的溺爱,不让孩子参加劳动,舍不得孩子因劳动而花时间和流汗,造成孩子劳动教育的缺失。
  二、败给现状的尴尬
  随农村的发展,田地流转集中承包,实行机械化操作,进城务工人员增多,许多留守未成年人无法跟随家长一起生活,长辈溺爱,加上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自身劳动观念不强,导致孩子从小轻视劳动,甚至讨厌劳动。
  三、策略分析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落实《意见》中责无旁贷,要不断探索劳动教育形式,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学生终身受益。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利用劳动教材,通过劳动课,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更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充分利用宣传材料、视频,学习我国王进喜、袁隆平、时传祥等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
  在校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评比,如每学期的“最美劳动小能手”“勤巧手”等评比活动,与家长联手,从最基本的整理床铺、洗衣、扫地、做饭、洗碗筷等入手,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做出展板常年宣传,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作用
  仅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单兵独斗,往往事倍功半,如果家庭不支持孩子参加劳动,甚至反对在劳动上花时间,社会也没有尊重劳动的氛围,学校的劳动教育很难得到巩固。只有赢得家长的支持,且积极参与配合,才更有利于劳动教育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学校利用家长群进行劳动教育知识学习,邀请专家做讲座,双管齐下,做好“五育并举”的加减法。使家长认识到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习到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还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用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体验不到一件事的快乐,很难产生兴趣爱好,持续下去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校建有劳动基地,学生在亲手栽种后,看到开花结果,品尝到劳动果实,与家人分享劳动过程,乐在其中,更会产生自豪感。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收获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五育相融”,用文字描述劳动,用色彩表现劳动,享受劳动整个过程的快乐。
  为改变校园劳动基地的单调,和技能上的局限,结合所在的地域特点,学校还和本社区的茶农果农种田大户合作社等联手,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根据季节的变化,到基地去开展劳动,见识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有学习、有体验又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真真切切看到劳动创造的美和价值。
  另外,学校根据学段,设计出不同的劳动课程内容,细化各年级段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项目,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做好跟踪指导评价,确保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