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阳光思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立足核心素养 体现育人价值
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传递阳光思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燕萍 发布日期:2022-10-19 15:59:22

□芜湖市碧桂园小学  王燕萍

  当前,传统的作文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件苦差事,对学生而言也很难有实效。写作教学若谈及方法和理论头头是道,但落实到实践层面,往往不尽人意。传递积极快乐写作的阳光思维,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心力。
  一、师生共写:“下水”作文传递阳光思维
  “下水”是叶圣陶先生打的一个比方。原话是:“‘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生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爱写作才能教写作,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经常动笔示范,会加快学生的进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下水”作文需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有儿童趣
  教师想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要注意一个“趣”字。写出儿童的情趣很难,教师要平等与学生交流,以学生的心态和视角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小事,需尽量做到语言浅显,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在一次写人特点的写作训练中,笔者以班级一位学生为素材,为中年级学生写的一篇“下水文”中有这样的片段:
  他的特点就是“慢”,慢慢地走路,慢慢地打扫……跟他说话,他也往往不是立刻回答,而是先眨巴几下他微微凹下去的小眼睛,然后再轻轻作答……
  “下水文”的取材来自学生身边的人或事,会让他们兴趣倍增,从而消除写作畏难心理,同时对身边的人或事充满好奇。
  (二)要有儿童情
  情理是文章的主干,文辞是情理所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写“下水文”,教师还需注意一个“情”字。于永正老师曾为高年级学生写过一篇“下水文”,当时学生被打动的表情让他记忆犹新,文中用这样的片段“以情动人”:
  我从厨房里端来一盆洗脚水,放到爷爷跟前。盆里的水冒着热气,爷爷很吃力地脱着袜子。他说:“人老了,腿抬不起来了。”
  “爷爷,我来帮您脱。”我边说边把爷爷的袜子脱下来。
  爷爷把双脚放进脚盆里,脸上露出舒服的表情。他想用手搓洗一下,可是腰弯不下去,只好两只脚互相帮助——左脚搓一下右脚,右脚搓一下左脚……
  “下水作文”要有儿童趣,要有儿童情。只有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引起儿童情感的共鸣,才能促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渐渐让他们有“爱写作、爱分享”的阳光思维。
  二、以情促技:潜移默化传递阳光思维
  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因为他们把作文当成一项很枯燥的作业。要克服这样的心理障碍,首先要让他们理解写作是生命表达的需要,并在鲜活的情境中让学生自然而然掌握技巧,切不可灌输技法,蛮横训练。
  (一)心“入”则趣味盎然
  打通教材中的文本与学生生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融入文本的动人情境,共鸣中自然有模仿和创造,如《盼》一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这样的好文本接近学生生活,学生会在文本中找到自我,以此为写作契机,写自己类似的经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感触和表达都是无比珍贵的。
  (二)心“宽”则阳光明媚
  小学生开始写作文时,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少一些条条框框,写出的文字是为了自己、为了交流,不是迎合教师和考试。如果干涉学生的写作自由,必然限制学生的写作空间,堵塞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的天窗打开了,他们心灵的世界就敞开了,我们才能因材施教,巧妙引导。增强兴趣和自信,还要多多鼓励、表扬,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写作,有了这样的阳光思维,信心便更足了。
  三、 经典引领:以读促写传递阳光思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本是有限的,经典是无限的,跳出教材,将课外经典作品作为题材,探索写作的奥妙,让阅读成为一种引领。
  (一)打通“经典”和生活的界限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与写要结合起来。若让学生乐意去写,教师需找到好的切入口,努力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让学生从中读出生活的气息。如读《红岩》,因为时代和生活的差异,学生读起来觉得很难理解,大多数教师都会围绕“革命烈士”坚强勇敢、视死如归的精神引导学生,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可与新的生活理念相结合,如向革命者学习“断舍离”,教师先分析什么是“断舍离”,然后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是可以“断舍离”的。这样的练笔能让学生觉得轻松,树立写作信心。
  (二)精彩篇章我会“仿”
  经典作品就是最好的写作教材,可以仿优美的句子,也可以仿写作手法。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用第二人称,感情真挚,抒情效果感人,笔者要求学生也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围绕“妈妈辛苦”这个中心,选择几件事例写下来,学生们笔下的文字都是真情流淌,充满感人的力量。
  教师有意识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读写迁移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读写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生活体验:关注生活传递阳光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走进大自然,积累生活感受。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观察和记录中增强表达的渴望和自信。
  (一)“小”题目更聚焦
  好的“命题”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有的放矢。作文命题若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性会减少大半。小学生作文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如果总以“有意义”等框架进行限制,不仅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且会导致作文脱离实际。例如,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若要求学生以《记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为题写作,题目太大,学生会觉得很难下手。笔者设置了《虽败犹荣》《XX同学第一》这样的小题目,聚焦某一个场面,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
  (二)生活是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的直接素材来源于生活,可以抓住学生好问、好玩、好奇等特点,从儿童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设置一些情境化的写作任务。如校园里的蔷薇花开了,笔者让学生观察写《那些花儿》;教室里有半块扔掉的面包,我们可以写《劝告》……处处留心皆“文章”。淡化文体,自由表达,学生乐意写、能写了,就是成功。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传递写作的阳光思维,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打通写作与生活的界限,让学生“我手写我心”,真诚表达自我,激发学生内心的写作热情,还原写作的本质,让文字真正成为表达交流的工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