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沃土上的劳动课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亚辉 李晓梅等 发布日期:2022-10-12 10:37:05 |
编前语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阜阳市颍东区乡村学校的学生们,踏着丰收的鼓点,迎着灿烂的朝阳,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感受夏种秋收的喜悦与甜蜜,在沃土之上,上一堂生动的劳动课。 田间地头迎来“秋收小分队”
10月9日上午,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张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加秋收活动。一进“田间”,他们被眼前黄绿错综的景色惊呆了。“哇,小青菜长得真水灵,浑身散发着勃勃生机。”见到蔬菜园,六(1)班学生何小小就大声惊呼。
走进大豆地头,金黄的豆角,绿里透黄的豆棵,铺满地面的豆叶,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好画面。一棵棵近80厘米高的豆棵,整齐地排列在田里,饱满的豆角均匀地挂在每一棵豆棵上。“快看,豆角上湿漉漉的有水汽,像水又像雾,大豆被水汽包裹,别有一番情趣。”五(2)班学生杨丽感叹道。“因为太阳光还不强烈,这层小水雾没有散去,豆角的尖角就不会对我们的手造成伤害,有利于我们收割,下面拿起镰刀开始收割吧。”指导老师宁亚说。
几个学生站成一排,手拿镰刀,弯腰割豆。“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然后左手握豆,右手挥镰,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用力收割,再把割好的豆子放在身后。”宁亚边说边示范。学生们听后就开始收割起来。不一会,一大片豆子就一堆堆地铺在地上。“真像老师说的一样,豆棵上有露水,不扎手;躬身割豆子腰有点疼。不过,看到收了一小堆一小堆的大豆,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学会了割豆子。”“豆子打好以后,最简单的可以做酱豆、制豆浆,再要深入加工,可以制作成豆腐、豆皮、腐竹等,是我们的家常菜。物美、价廉、味美。”宁亚接着说。
杨楼孜镇中心学校校长王韶乾说:“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不仅是参加劳动体验,学习劳动技能,而且还学习了科学知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品尝劳动的快乐,这一做法正是杨楼孜镇中心学校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落实‘双减’要求的又一举措,今后,中心学校将以劳动实践基地为着力点,让劳动课程有实效、有意义、有创新。”
割豆
基地建起来 月月有活干
“收花生喽!看,花生藤上挂满了胖胖的还沾着泥巴的花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多得数不过来,我们收获满满一大筐的花生,我们实现花生自由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是颍东区插花镇二学区闸南小学校园里的丰收节现场,学生们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着收获的快乐。
金秋时节,在闸南小学的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一年级学生们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的第一节劳动课是开展采摘花生的实践活动。采摘花生前,劳动实践指导老师张俊俊给学生们讲解了花生的种植、成长过程、外形特征、采摘技巧及用处。张老师的讲解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对采摘花生充满了期待。
采摘行动开始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手抓住花生藤拔花生,有的挖土把花生拽出来摘花生,有的在泥土里捡花生,还有的和老师一起运花生藤……学生们分工有序,齐心协力采摘着花生,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在劳动中成长。
据悉,该校在今年4月份,利用校园内的劳动教育资源,在校内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校本化劳动教育实践课。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劳动实践活动区,每班均有一块劳动实践田用来种植四季常见蔬菜。各班劳动实践田交由各班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劳动实践田的主人。锄地、播种、浇水、施肥、锄草、管理和采摘等,学生双脚踏进泥土中,真实地感受田间劳作的辛劳和乐趣。
“看,我们的萝卜个头可真大”“瞧,我们的红薯结得真多呀,能把我最喜欢吃的红薯做成红薯粥,想想都是幸福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学生们走进劳动基地,撸起衣袖、卷起裤腿,挎着篮子、拿着铁铲,加油干。二年级学生采摘成熟的向日葵,三年级学生拔萝卜,四年级学生挖红薯,五年级学生摘辣椒、掰玉米等,在劳动中,了解果实的生长过程,让热爱劳动的精神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田。
据悉,闸南小学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设置了校外劳动实践课及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3月份组织开展“校外大课堂”劳动实践活动之“挖荠菜”;妇女节,开展了“染条方巾送老师”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员们自己动手为亲爱的老师们扎染方巾;五一劳动节,开展“筑梦新时代 劳动我最美”主题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完成系红领巾、系鞋带、整理书包、整理仪容仪表、叠衣服裤子、清洗小件等任务;三四年级学生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房间,穿针线钉纽扣、叠被子等;五六年级学生则动手为家人煮一次饭、整理班级的劳动实践田。此外,还利用双休时间,让学生们与长辈一起参与农耕秋收,感受丰收果实的来之不易。
劳动现场
挖红薯
拿起小锄头 “蒜”你最可爱
“前腿弓,后腿蹬;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前手距离锄头的头部占整个把柄的2/3的地方……”10月8日,在颍东区口孜镇大坝小学劳动实践田里,具有多年种地经验的乡村学校校长程华正在为该校四年级学生上劳动实践课,程华耐心地教导着、示范着,教学生们如何种蒜。
在实践田的另一边,在该校教师王丽的指导下,学生们已经翻好地,撒上白菜籽、菠菜籽和香菜籽,正用菜耙轻轻地耙着,并细心地浇水。学生们带着新奇与激动,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整个菜园里一片欢声笑语。
“口孜大蒜可分为白皮和紫皮两种,也有苔蒜和无苔蒜之分,其蒜均优于其他蒜种,肉厚皮薄、瓣大整齐、蒜味浓郁,我们当地有民谣赞道:口孜杨楼出大蒜,给个金马都不换。”程华一边带领学生们种植大蒜,一边津津有味地给学生们介绍着口孜大蒜悠久的种植历史。
“老师,通过今天的劳动实践,我虽然累得腰酸背疼,拿锄头的手也被磨出了水泡。但是,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很高兴,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粮食收获来之不易,今后我一定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学生李旭晨感慨地说。
“今天的劳动让我真正理解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学生李雨荨说。
校园实践田虽小,师生收获大。王丽说:“教学和种植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如实践田的‘小苗’,教师是‘农夫’。要每天辛勤耕作,给‘小苗’浇灌施肥,增强营养,‘小苗’才能茁壮成长。”
据悉,多年来,口孜镇大坝小学结合“五育并举”,设计家务篇、美食篇、种植篇、制作篇、感恩篇等课程,有序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情怀”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感受劳动的魅力,分享劳动感悟,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劳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劳动能力,同时也懂得了感恩,收获了成长。
劳动内容花样多
端午粽、云朵蛋糕、彩色馒头……烘焙是一次次奇妙的旅程,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颍东区东平路小学在每周五的自选活动课上设置烘焙课,不论是中国传统的食物,还是蛋糕点心,学生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了劳动的意义,明白了烘焙不仅是制作食物,还包含了很多动手操作和生活知识,在每个学生心中埋下了制作完整作品和追求完美效果的种子。
收集整理、撕纸、浸泡、打浆、定型、焙干,在该校“蔡伦造纸厂”内,学生们化身为一位位小工人,他们能熟练操作造纸流程,每一步都亲自参与,多次操作,每人都能自主完成废纸的回收再造。在“造纸”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垃圾分类、再生纸回收效率等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索、研究归纳出的《纸短情长——废纸的涅槃之旅》荣获安徽省科技创新实践二等奖。
“你看我缝的毽子怎么样”“看我这个,我绣的红旗漂亮吗”“这是我种的小盆景,已经养护两年多了”……这些都是东平路小学的学生,在“家长义课”的劳动课堂上学到的。自建校以来,东平路小学“家长进课堂”活动已经开办了近百期。内容包含生产知识、生活技能、操作实践、职业体验等,每期学生都有动手劳动的契机,在劳动过程中学习技能,并体验动手的乐趣以及合作的意义。
缝制鸡毛毽和绣红旗的课堂上,学生们一针一线,来回翻转手中的作品,穿针引线,打结缠绕,细致程度让人震惊,每一个针脚都写满了学生们的劳动故事。手工贺卡、剪窗花、节日花束等课堂上,学生们准备好制作工具,拿着五颜六色的彩纸,裁剪、折叠、粘贴,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最终作品承载的祝福和喜悦是劳动的汗水浇灌的。腊八粥、自制饮品、液氮与饮食等课堂上,从认知到参与,从好奇到懂得,从一步步参与到最终成品展示,飘香的作品里是学生们对食物来之不易的感叹,对每一粒粮食中蕴含的劳动的崇敬。
烘焙现场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姜亚辉、李晓梅、李怀萍、高欢欢,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