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为家乡发展鼓与呼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10-10 09:02:03 |
本期支持单位:团泾县县委 宣城工业学校团委 参与学校:宣城工业学校 学生记者:方 婷 卫子涵 汪子英 吴梦可 胡 娟 马可涵 辅导教师:汪 鹏 程四新
编者按 9月22日,本报组织宣城工业学校学生记者先后走进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长三角一体化泾县电机泵阀产业智能制造基地、泾县蔡村镇小康村,近距离调研家乡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见证家乡10年发展变迁,激扬青春奋斗之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生记者参观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用青春成就新时代的芳华
□本报学生记者 汪子英
在报社老师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有幸来到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参观。走进企业新厂区,我直观感受到科技带给工业的助力。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让人不由感叹科技的力量。听工作人员介绍:“曾经有国外客户来这里参观,在路途中他们都不敢相信,在这个小地方会有这样的大企业。”
我的太奶奶是经历过战火的一辈,战争带来的饥饿让她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今年九十多岁的她时常同我们讲起当时战火的骇人,教育我们珍惜美好生活。时代变了,但是好的传统不能丢。
新时代,我们应当以朝气与锐气、激情与热情,让号角传得更远,让旗帜永远鲜红,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用青春成就新时代的芳华,奏响奋进新征程的凯歌。
迈上发展快车道
□本报学生记者 胡 娟
我的家乡位于宣城市泾县,这里从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近年来发展势头却越来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投资兴业、旅游定居。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目前实现全机械化、全自动化流水线,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企业曾经由于坐落在皖南小县城,被质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客户参观完新厂,都会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声。而在我的家乡,像这样的发展变化还有很多。
社会发展飞速前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期待与憧憬,让我们充满激情一同奋斗在新的征程,为家乡取得更好的成就与荣誉而奋斗。
变迁的时代
□本报学生记者 方 婷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我有幸参观了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和蔡村镇小康村驿动加5号露营地。在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我们参观了定子、转子、金工和总装车间,车间内整洁宽敞,与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样。走完整个车间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震撼!我抬起头,看到车间墙面上有八个大字“皖南电器,旋转世界”。
来到蔡村镇小康村驿动加5号露营地,光洒在竹林里,光斑点点,沁人心脾,仿佛想透过叶子看看在斑驳岁月中新生出的笋芽。这里有许多白色的帐篷,还有一辆辆功能齐全的房车。人们可以自由地与大自然融合,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蔡村镇的变化只是中国乡村发展变化的缩影。作为新时代的接力人,我们更要热爱这片土地,奋勇争先,继续将建设火种薪火绵延,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家乡越来越美好
□本报学生记者 马可涵
不知不觉发现泾县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窄窄的水泥路改成了既宽阔又漂亮的柏油路;以前的空地或平房,现在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工厂、电机厂的环境十分差,现在变得干净整洁,家乡越来越美好。
走进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我们参观了新厂的各个车间。由于机械化和智能化的结合,这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且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保障。
经过这次参观,我很震惊,体会也很深刻。我决心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的家乡打好基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家乡换新颜
□本报学生记者 卫子涵
泾县蔡村镇是我的老家,离我家不远处有一个户外露营基地——驿动加5号露营地。一年四季皆可来此住宿旅游,所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意无穷也。利用闲置的土地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了泾县的知名度,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当地人口就业。乡村振兴无疑增加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我作为安徽青年报社学生记者来到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带领我们参观的是这里的销售处处长吴丹女士。她在这里工作13年,见证了企业的发展。从前工作环境很差,如今生产智能化、机械化。作为这里的员工,她很有荣誉感与获得感。
作为泾县人,我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做好人生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发扬实干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关切国家发展,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探索新发展 走上大舞台
□本报学生记者 吴梦可
日月如梭、光阴变化,蓦然回首,我记忆中的泾县又有了新的模样。来到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不再是灰蒙蒙的低矮厂房,而是一座座干净、美观、宽敞而又明亮的车间,几乎全自动化生产的车间里看不到多少工人。发展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泾县人的创造与付出,让我相信家乡一定会走上更大的舞台。
走在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上,不知什么时候每家店铺的外观都统一了规格,老旧小区也被刷上了新漆,公共场所增添了徽文化元素,放眼望去一切焕然一新,这些改变让我感到自豪。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我们振奋而激动。童心齐向党,喜迎二十大;筑梦新时代,一起向未来!
学生记者参观小康村露营基地
学生记者结束这次珍贵的采访实践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整理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谢婷婷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