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爱满天下 行知十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2-09-30 09:37:46 |
行知荣誉
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安徽省文明单位优秀创建品牌、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好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之旅赛道银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之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学校于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启动仪式
10年,合肥师范学院1.6万余名“小先生”薪火相传,开办行知学堂4000余所,覆盖安徽省16个市,辐射全国15个省、区、市,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近6万人。 10年,合肥师范学院以学堂为载体,培育致知于行的“小先生”,践行着“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师范教育,走出了一条“以德立教、以爱施教、服务社会”的行知路。
挥毫汉字笔下出
从0到1,一块黑板撑起一所学堂
自家小院、一块黑板、一台风扇、几张桌子,这就是合肥师范学院第一个行知学堂,创办者是该校2011级学生王亚州。当时这所学堂没有名字。
“正读大一的时候,4月份还没放假,就跟爸妈说了这个想法,他们很支持我,买了黑板和风扇,跟邻居借了桌椅。”王亚州告诉记者,“到五六月份的时候,就有十几个家长报名了,暑假期间人数不断增加,最后有四五十个孩子过来。”
“直到高中我才知道有PPT,而我的同学知道太多我不知道的事物”。王亚州自幼在亳州市谯城区的农村长大,直到去城里读高中,才意识到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眼界差距。“那时候教师水平有限,父母不识字,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自己上了师范专业后,有责任帮助这些弟弟妹妹,不想他们再走弯路,要把自己知道的、听到的说给他们听,帮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王亚州说。
如今,王亚州是一位乡村教师,行知学堂也开到了他所在的学校。
舞蹈课
从1到823,从怀疑到邀请
2012年的那个夏天,王亚州创办的学堂被电视台报道,该消息也传播到了学校。
2013年,合肥师范学院制订实施《合肥师范学院关于开展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鼓励以师范生为主体的广大学生以家庭所在地为中心,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个人自主创办或与同学联办学堂。
所有的学堂被命名为行知学堂,大学生志愿者被称为“小先生”,来学堂学习的学生被称作“小学员”,以践行陶行知的“行知”精神及“小先生”制。
当年全校共有567名“小先生”创办行知学堂123所,服务留守儿童2032人。行知学堂项目被列入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3个重大典型之一。
“女生在办公室用桌子拼着睡,男生睡室外,我给大伙买了风扇,没有洗澡的地方”。合肥师范学院刘铭传学院团委书记宗彪回忆道,2016年,他通过熟人关系到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开办行知学堂,即便条件比较苦,“小先生”们仍旧乐在其中。
本来预定招收“小学员”不超50人,但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学堂来。“看着孩子们眼泪汪汪地望着教室,我们决定应收尽收,这个情景对‘小先生’们的触动非常大,也坚定了我们开办学堂的决心。”宗彪说。
“很少有小学愿意接受我们,他们更多的是怀疑的目光,怀疑来自不了解、怕麻烦、怕出安全问题”。合肥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刁文彬告诉记者,最初大家都是通过私人关系找学校,求他们给“小先生”一些机会,所以解决“小先生”的吃住问题往往会成为一个难题。
开办学堂不易,能坚持下去更不容易。在扎扎实实开展20天后,当地政府都要求“明年再来”,甚至要求多开几所,并承诺解决“小先生”的吃住问题。
从2013年到2018年,行知学堂连续开办六年,覆盖全省16个市,辐射全国15个省、区、市。服务对象由农村留守儿童拓展到外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018年行知学堂数量达823所。
创办行知学堂成为该校学生最热衷的社会实践形式,该校学生曹旺旺用三年时间创建和统筹学堂15所,是目前为止合肥师范学院创办学堂最多的学生。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行知学堂结束后,孩子们的声声挽留和纯真泪水,家长们的共同话语都是‘明年还来’。曾经有个孩子跟我说‘这几天我常常做噩梦都是梦到你们走了,自己被吓醒,每次吓醒之后都大哭一场’。”曹旺旺回忆道。
从823到320,从规模到内涵
2019年,合肥师范学院大举缩减行知学堂,总数从823所下降为今年的320所,“小先生”总人数仍旧保持在2000余人。对于“小先生”在3人以下的行知学堂,本着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原则,一律停办。
“之前的规模发展的确打响了品牌,但学堂仍旧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刁文彬介绍说,“校党委决定从‘基地化、标准化、专业化、特色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以提升品牌形象。”
该校以“基地化”建设导向,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模式,建设了413所基地学堂。
铜陵金榔基地行知学堂采用社会工作小组教学法,打造“1+X”学堂建设模式,以增强儿童潜能为目标,开设多个增能小组,按照“八环教学法”提升“小学员”文化、艺术等核心素养。
阜阳洪阳基地行知学堂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采用夏令营教学方式,树立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远大理想。
宣城宣州基地行知学堂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日间无人看管等实际问题,开设学业辅导、自然科普、党史学习教育等特色课程,打造集“日间托管”和“学业托管”相结合的基地学堂特色。
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该校制订了《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标准》,从师资配备、师资培训、招生对象、招生人数、开办时间、标识形式、开办场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量化考核和安全保障等11个方面提出详细的标准化要求。此外,还制订《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指导规范》《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考核规则》等,确保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规范有序高质量开展。
走进行知学堂的,不仅有“小先生”,还有“大老师”。李冬鹏是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他一方面指导“小先生”依据学情制订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制作相关的科普视频。
“我们的博士、教授会流动于各所学堂进行指导,制作的小视频也是师资的一种补充。有时家长们还会打电话过来问实验是怎么做的,孩子很感兴趣。”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唐洁说。
除科普小实验外,该校还制作“爱国主义小故事”“陶行知先生教学小故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等一批行知学堂示范微课程,作为行知学堂必修课。
此外,行知学堂的建设打破学院之间的壁垒,明确一个学院为牵头单位,在“小先生”队伍中本学院学生和非本学院学生各占50%,实现“小先生”专业结构优化。
合肥师范学院将行知学堂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青春学习营、大学生行知训练营等团员青年培养培训的实践活动环节,开办党员行知学堂、团员示范行知学堂,开办以“中国好人”朱金凤命名的“金凤行知学堂”等先进典型行知学堂,积极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反响良好的特色学堂,进一步推动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品牌提升。
未来,行知学堂将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非师范生的选修课,并即将筹建行知学堂实践课教研室。
“小先生”培训会
“小先生”家访
打成一片
|
发表评论 |